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
荇花深似菊,芡叶皱於荷。
闻道新桥好,还成带雨过。
如何平氏店,宿处不逢他。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过平公桥》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经过平公桥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旧时人事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
荇花深似菊,芡叶皱於荷。
闻道新桥好,还成带雨过。
如何平氏店,宿处不逢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平公桥为背景,通过描绘桥边的自然景色和对旧时人事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平静、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高岸成为一条通行的道路,清澈的水渠上没有波澜。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接着,诗中提到了荇花和芡叶。荇花的茂盛被形容得深如菊花,芡叶则皱褶在荷叶上。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描绘能力,也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听说新桥修建得很好,于是带着雨水过桥。这里的新桥象征着新的变化和希望,作者似乎期待着新的事物和美好的未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平氏店的思念。平氏店可能是作者曾经居住或停留过的地方,但现在作者却无法再次遇到熟悉的人或事物。这种思念和留恋,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忧伤和离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平公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的描绘,诗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一醉几於死,人疑哎出肝。渴烧唇舌破,毒搅胃肠酸。寝不知雷响,愁偏怯雨寒。狎徒闻必哂,医叟疗应难。冰水差能燕,糜羹屡废餐。从今对花处,止可啜茶看。
河势昆仑远,山形菡萏秋。(《过华作》)
围中鼠雀尽,城里日传飡。为鬼已灭贼,何时灭贺兰。
路平如砥直如弦,官柳千株拂翠烟。玉勒金镳天下骏,急于奔电更加鞭。
雪发霜髭,古岩阿师。坐寒空劫眼,机活用时眉。文殊靠倒维摩诘,帝释仰赞须菩提。如今喫饭下堂去,谁敢等闲欺石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