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李季子丈》

易在床头注未成,晦庵往矣与谁评。
深衣静对山逾好,语录重抄眼尚明。
春晚有诗供杖屦,日长无事乐锄耕。
家风终与常人别,只听芭蕉滴雨声。

作者介绍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作品评述

《过李季子丈》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易在床头注未成,
晦庵往矣与谁评。
深衣静对山逾好,
语录重抄眼尚明。
春晚有诗供杖屦,
日长无事乐锄耕。
家风终与常人别,
只听芭蕉滴雨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经过李季子丈的晦庵,却未能留下自己的注解,无法与他交流和评述。诗人穿着深色衣袍,静静地面对山景,心情愉悦。他重复地抄写语录,使眼睛依然明亮。在春天的晚上,他为拐杖和鞋子写下了一首诗,白天漫长而无事,他快乐地耕作。他的家风与普通人不同,只听到芭蕉叶上滴落的雨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追溯自己在晦庵的经历,表达了对修行和思考的渴望。晦庵是一个僻静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思考人生和文学,但他的思考和注解还未完成,无法与李季子丈进行交流和评述,这种无奈和遗憾在诗中表现得深刻而真实。

诗人描述了自己穿着深衣,静静地面对山景,这种宁静的场景与他的内心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抄写语录的行为,表明他对文学和知识的执着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他的眼力依然敏锐。在春天的晚上,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的欲望。白天则是他快乐的时光,他享受着日常的劳作和农耕,平淡而充实。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家风的独特性,与常人不同。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清静和超脱,他只能倾听芭蕉叶上滴落的雨声,这种细微的声音似乎代表了他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状态。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情感和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追求自我修行和内心宁静的态度,同时又流露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唤起读者对内心世界和生活意义的思考。

  • 《同曾景建金陵登览》

    兴废从谁问,云烟过眼空。吁嗟六朝事,想像半山翁。百景饶君咏,三杯许我同。登临无限意,多在夕阳中。

  • 《姑苏台(一作吴中怀古)》

    勾践饮胆日,吴酒正满杯。笙歌入海云,声自姑苏来。西施舞初罢,侍儿整金钗。众女不敢妒,自比泉下泥。越鼓声腾腾,吴天隔尘埃。难将甬东地,更学会稽栖。霸迹一朝尽,草中棠梨开。

  • 《句》

    初日光回天尚螟,暮潮声落地先秋。

  • 《致斋太一宫》

    汉帝祈年馆,威神法太微。赤章修祕祝,盘石拂仙衣。雉雊灵光发,鸾歌彩雾霏。霓旌飘夕吹,瑶草泛春晕。琼悄晨杯满,芝苗书茹肥。象样本犹一献,凫舄自双飞。天迥飚轮度,宵残素瑟希。回看葱郁处,佳气接彤闱。

  • 《矮斋杂咏二十首·送行》

    秋波春水照残霞,恨雨愁云亸髻鸦。飞上领襟随得去,妾身安得似杨花。

  • 《舟中二首》

    岁月侵人去若奔,雪消归水不留痕。诗情本自无多子,深谢江山稍见存。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