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依稀人物改,桥边感旧一销魂。
小童子已成黧黑,久寓公惟见子孙。
耄矣千丝羞览镜,去之三纪尚攀辕。
当时手种花无数,问讯而今几树存。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过建阳》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刘克庄。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城郭依稀人物改,
桥边感旧一销魂。
小童子已成黧黑,
久寓公惟见子孙。
耄矣千丝羞览镜,
去之三纪尚攀辕。
当时手种花无数,
问讯而今几树存。
诗词的意境是描述了作者经过建阳镇时的一种感慨和思念之情。整首诗以建阳的城郭、桥边等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叹。
诗词开头的两句“城郭依稀人物改,桥边感旧一销魂”描绘了建阳的城墙和桥梁,这些景物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物也改变了,作者对此感到深深的怀旧之情,使他心魂悲凉。
接下来的两句“小童子已成黧黑,久寓公惟见子孙”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曾经的小童已经长大成人,而曾经的老人却只能看到子孙的身影,耄耋之年,对于自己的容颜变迁感到羞愧。
下一句“耄矣千丝羞览镜,去之三纪尚攀辕”表达了作者年老后对自己容颜的羞愧和懊悔之情。他在镜中看到自己满头白发,岁月的痕迹让他感到惭愧,同时也对逝去的三十年时光感到无尽的怀念。
最后两句“当时手种花无数,问讯而今几树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曾经种下的花朵已经不再,作者感叹岁月的流逝,对现实的变化感到迷茫和疑惑。
整首诗词以景物和个人经历为线索,通过对建阳的描述和自我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思索,展示了对过去的怀旧和对现实的疑问。同时,通过对花朵的比喻,也体现了对生命短暂性和人生的无常的思考。
雨来元有路,内过本无痕。小立清溪曲,欹眠白石根。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去去桃花源,何时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老去身心便懒惰,人来情意任亲疏。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
月桂峰前快雨飞,林间避雨亦沾衣。才晴便出西山路,却共断云相趁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