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部风流小隐居,别来眼法定何如。
雾中不见空峒子,世外空传珞琭书。
今岁紫荆簪未得,后溪黄鮓信无余。
素冠如遇文园宅,为我殷勤借子虚。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过何权道幽居不遇》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隐居山水之间,追求清静而又渴望得到文人雅士的赏识与关注的心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身处水部风流的小隐居,他感叹自己多次拜访何权道士的隐居之地,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他在雾中望见不到空峒子(指何权道士的居所),只能听闻世外传言,传说中有珞琭书(指何权道士的文集或著作)。
诗中还提及了诗人今年未得到紫荆簪(指受到皇帝的宠幸和嘉奖),也没有收到后溪黄鮓(指朋友寄来的美味佳肴),暗示诗人在世俗的名利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物质享受。
然而,诗人仍然怀抱着对于文人雅士的向往,希望能在素冠(指自己)遇到文园宅(指文人雅士的居所),并借助子虚(指子虚乌有的事物)为自己寻求机会和关注。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抒发了他对于文人雅士赏识和关注的渴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向往清静自在的生活。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思想特点。
虽与尊公甲子同,悬鹑久矣愧华虫。程仇不□□□魏,王贡安能胜鲍龚。时有放歌吟屋破,且无□□□途穷。故山处处薇堪采,何必支离粟几钟。
处则有超莲,出则将哦松。眉宇无一尘,出处皆雍容。君看妙莲华,本出汙泥中。两松痛埽溉,下有簿书丛。汙洁无二致,喧寂本亦同。於潜今畿邑,蜀道万里通。至今存古意,民风尚醇醲。一邑既当问,尤宜抚疲癃。蓝田文最高,后学仰韩公。彼言盖有激,昧者但称工。成案漫不省,丞载
为底胡姬酒,长来白鼻騧。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第十九卷
闭户晶我事,山光满盈几。饭余曲肱睡,一觉颇酣美。心平不作梦,境寂如止水。山童为煎茶,茶熟我当起。
万指相从作正观,出求卧席著蒲团。恬处敛雨野云薄,湛若磨风秋水寒。卷去犹知鼻头痛,坐来方信髑髅乾。芦花明月阿谁事,人在江湖把钓竿。
罗幕护寒遮晓雾。爱日烘晴,又是年华暮。潇洒江梅争欲吐。暗香漏泄春来处。何日寻芳溪畔路。挈_携筇,写景论心素。千里相逢真曾遇。羡君解道江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