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荻塘次韵》

平林历历晓云迷,津堠将迎客棹西。
千古兴亡泰伯国,一川经纬锹公堤。
雨添柳色成蛾绿,春剩花香散麝脐。
去去苕城知不远,摩挲老眼看山溪。

作者介绍

卫宗武(?~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爲朝官,出知常州。未几,“自毘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葯庄诗集序》)。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有《秋声集》,都爲退居后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过荻塘次韵》是宋代卫宗武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坦的田野上,清晨的云雾缭绕,苇草丛中鸟儿啁啾。渡口上,人们正在迎接客人从西面划来的船只。泰伯国的兴衰历经千年,这条河流旁的堤坝见证了光阴的流转。雨水滋润着柳树,使其变得如同翠蛾一般嫩绿;春天的余香弥漫在空气中,花朵的香气仿佛撒播着麝香的气味。离开这里,前往苕城的路不远,我摩挲着老眼,凝望着山溪的风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色,以及与之相伴的人们的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以一种清新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呈现出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

赏析:
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清晨的田野和船只渡口的景象,展示了一个朴实而宁静的农村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细腻的自然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这个美丽的乡村世界。

诗中提到的泰伯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国家,代表着兴衰和历史的更迭。诗人通过将泰伯国与经历了千年的堤坝联系在一起,暗示了光阴的更迭和历史的沧桑。

诗中还出现了柳树和花香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柳树被雨水滋润,呈现出嫩绿的色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春天的花香则散发着麝脐的气味,使整个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给人以愉悦和惬意的感受。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离情和对远方山溪的眷恋。他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前往苕城,但他心中明白苕城并不遥远,他可以通过摩挲老眼,凝望远方的山溪,思念着这里的美景。

整首诗词以平实、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笔触,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这个美丽的乡村世界,唤起了读者对自然和生活的共鸣。

  • 《感皇恩》

    花似镜中人,不堪衰老。空羡青青岸边草。多情消瘦,更被无情相恼。近来无限事,凭谁道。胡蝶满园,丛边空绕。睡起流莺过、语声小。琐窗危坐,更被玉蟾相照。夜阑梅影瘦,凭谁扫。

  • 《冬大暖桃李花飞如雨已而遽寒绵裘犹薄也》

    冬令常温客不愁,日来还用理衣裘。浪开易落惊花雨,过暖成寒似麦秋。木叶摇风摧宿鸟,江烟带暝起沙鸥。何人有酒生春意,驱我新诗到笔头。

  • 《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

    尽道君家教育深,义方高作霭儒林。彩衣已是真郎贵,紫诏方旌昔日心。鲤每趋庭惟独立,鹤常和子自鸣阴。此之能事人方信,胜积籯中十万金。

  • 《宿孤馆》

    落日投村戍,愁生为客途。寒山晴后绿,秋月夜来孤。橘树千株在,渔家一半无。自知风水静,舟系岸边芦。

  • 《美人对月》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 《点绛唇(长沙送同官先归邵武)》

    满路梅花,为谁开遍春风萼。短亭萧索。草草传杯酌。送子先归,我羡辽东鹤。他年约。瘦藤芒_。共子同丘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