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昭宗干宁二年,擢进士第。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其身为节将者,滔规正有力焉。集十五卷,今编诗三卷。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补诗一首。
过长江
曾搜景象恐通神,
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
离骚不合自灵均。
中文译文:
越过长江
曾经搜寻到了景象,恐怕能够通神,
地下应该还有着主宰。
如果用长江来比喻湘浦,
《离骚》诗的灵感不应该与之同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黄滔在唐朝写的,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曾搜景象恐通神”意思是诗人曾经周游四方,看到了许多奇景异象,这令他想到灵性的存在。他知道有些景象超乎人的理解,甚至超越了神的能力。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在思考人与自然和神的关系,思考人的所知所见是否能够涵盖一切。
第二句“地下还应有主人”则表现了诗人对地底世界的想象。他认为地下不仅仅是一个无人区,而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主人。这种主人可以是指地底的神灵,也可以是指灵魂或其他存在。这里的设想再次展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第三句“若把长江比湘浦”,湘浦是指湖南湘江的入海口,长江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这里用长江来比喻湘浦,是在暗示湘江入海的景象不能与长江相比。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湘江景色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他认为湘江的景色虽然美丽,但不能与长江相比。
最后一句“离骚不合自灵均”,这句话意味着《离骚》这首诗的灵感与长江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存在。《离骚》是屈原的一首长诗,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这里的意思是,长江的景色虽然秀美,但是与《离骚》所表达的诗意不能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景物、自然和神灵的感受和想象。诗人通过对景象的思考,呼应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疑问和思索。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流苏空系合欢床,夫婿长征妾断肠。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
银汉倒倾波浪,玉龙怒挟雷霆。雨后遥看更好,斩新泉白山青。
爱玉华仙供,偶移影,下瑶池。怅野渚苍烟,结根非所,繁*争欺。风清月寒半坠,道无情、有恨欲谁知。罗袜凌波微步,淡香高韵幽姿。风烟首梦共溪。采采画船归。趁粉露和香,秋光细酿,琼液淋漓。招呼谪仙共饮,记两舷、脚踏醉吴姬。一曲清吟未了,翠盘狼藉珠玑。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全吴临巨溟,百里到沪渎。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狂蜃吐其气,千寻勃然蹙。一刷半天墨,架为欹危屋。怒鲸瞪相向,吹浪山毂毂。倏忽腥杳冥,须臾坼崖谷。帝命有严程,慈物敢潜伏。嘘之为玄云,弥亘千万幅。直拔倚天剑,又建横海纛。化之为暴雨,潈潈射平陆。如将月窟写,似把
瑞岩和唤主人公,突出须弥最上峰。大地掀翻无觅处,笙歌一曲画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