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巴河寄经父》

当时联盖入东都,回首推迁二纪余。
此地山川终不改,浮生光景半成虚。
清谈剧饮梦寐隔,断羽沉鳞音信疏。
谁道丰城双宝剑,紫烟长绕斗牛墟。

作者介绍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过巴河寄经父》是宋代孔武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离别家乡、迁徙至东都的心情,通过对山川的描述,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人生的虚幻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当时一同离开家乡,回首已过了二十余年。这里的山川景色依然不变,而人生的光景却只完成了一半。清谈和饮酒的欢乐只是梦寐的遥远回忆,断开的音信使我们相隔甚远。谁能知道,丰城的双宝剑,紫烟长久地笼罩在斗牛墟上。

这首诗词以寄托情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家乡的思念和对漫长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的"联盖入东都"指的是作者与亲人一同离开家乡,迁徙至东京(即宋朝的都城)。通过"回首推迁二纪余"来回顾已经过去的二十多年,诗人深感时光的飞逝。

诗中的"此地山川终不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山川的深情和眷恋之情。尽管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但故乡的山川景色永恒不变。而"浮生光景半成虚"则揭示了人生转瞬即逝的无常和虚幻感。

作者回忆起与亲友的清谈和饮酒时的欢乐,将其比作"梦寐隔",隐喻着这些美好的回忆如同梦境一般遥远而离散。而"断羽沉鳞音信疏"则表达了作者与亲人之间的音信中断,相互间的距离愈发遥远。

最后两句"谁道丰城双宝剑,紫烟长绕斗牛墟"描绘了丰城的双宝剑,可能暗示了在东都的征途中所经历的战乱和动荡。紫烟长久笼罩在斗牛墟上,给人以幽暗和神秘的感觉,也许预示着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困顿。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孔武仲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对山川、光景、清谈和音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在离乡之后的内心感受,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清明》

    花闻花落总无情,赢得诗人百感生。今日东兰看梨雪,坡仙去后岁清明。

  • 《题玉山草堂》

    隐居家住玉山阿,新制茅堂接薜萝。悲翠飞来春雨歇,麝香眠处落花多。《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明日扁舟入青浦,不堪离思隔沧波。

  •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 《达州月夜》

    薄暮行人息,角声吹已残。城空群犬吠,明月照关山。四望何所见,烟苍树团团。但闻流水声,不见飞鸟还。故园天一角,时危路间关。避地方云始,整驾何当旋。故人同此夕,若为怀抱宽。

  • 《梅花十绝》

    逋仙解道影南斜,二百年来蔑以加。别有脱胎诗一句,自从梅后更无花。

  • 《夜炊》

    猛觉冰生颊,孤吟翻欲狂。汲泉溪作冻,移火月吞光。渍米频拈稗,开薪再剪霜。夜炊一幽事,仆仆不为忙。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