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後庭遗曲。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桂枝香·登临送目》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时的景象,以及对过去兴盛和衰落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登上高山远眺,远送目光。
正是故国的晚秋,天气渐渐凉爽。
千里澄明的江水如同一块锦绣,翠绿的山峰仿佛聚集在一起。
归船在夕阳余晖中驶离,背向着西风,酒旗斜挂。
彩舟淡淡的颜色,星河中的白鹭飞起,这美景难以用画图来表达。
回忆往昔的繁华景象,那竞相追逐的盛世。
叹息门外楼头,悲伤和怨恨不断传来。
千古以来,登高远望,对此只能漫嗟兴衰荣辱。
六朝的旧事随着流水飘逝,只有寒烟和芳草凝结成绿色。
直到现在,商女依然时时高歌,后宫的遗留曲调。
诗意:
《桂枝香·登临送目》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色,表达了对过去兴盛和衰落的思考。诗人站在高山上,远眺着家乡的美景。秋天的天气逐渐凉爽,江水清澈明亮,山峰翠绿如绒。夕阳的余晖照在离去的船上,彩舟在水面上轻轻飘荡。星河中的白鹭飞起,美景如画,难以用言语或画笔来完全表达。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繁华景象,叹息着城外楼头传来的悲伤和怨恨。然而,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命运的轮回,历史的长河无法抵挡。六朝的旧事随着时光流逝,只有寒烟和芳草凝结成绿色,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永恒记忆。尽管岁月变迁,商女依然唱着曲调,后宫的音乐依然回荡在时光之中。
赏析:
《桂枝香·登临送目》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自然景色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诗词中描绘的江山秀丽景色和远离尘嚣的登高之感,给人以宽广胸怀和超越尘俗的感受。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兴盛和衰落的深刻感慨和思索,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蕴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南来一剑住三山,分得平生风月懽。虽宰旌阳应施药,本求勾漏为修丹。蒙庄且慕漆园禄,李老尝为柱下官。我视荣华真惯见,何如早炼碧琅玕。
平湖波渺渺,踪迹杳难寻。城里无时到,云边闭户深。寒灯明古像,晚磬出疏林。寂寞怀高趣,西轩日易沈。
尘埃面目半生勤,去住浑如出岫云。腹馁谩挥求米帖,囊空徙诵送穷文。诗书满架何堪煮,徐黍盈畴政乐闻。欲办烟蓑并雨笠,原随田叟学耕耘。
老尽春风蝶未知,绿阴深处啭黄鹂。如今不作看花念,空对垂杨惜别离。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疏钟隔云度,残叶映泉流。此地欲为别,诸天生暮愁。
江水去无极,无地有青天。怒涛汹涌,卷浪成雪蔽长川。一望扬州苍莽,隐见烟竿双矗,何处卷珠帘。落日瓜洲渡,鸿鹭满风前。古战场,皆白草,更苍烟。清平犹有遗恨,久矣在江边。北固山前三杰,遥想当年意气,__昵中原。上马促归去,风堕接罗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