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瞰东邻寺,钟声殷两山。
贪吟尝忍冷,薄夜不知还。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桂隐纪咏·高寒堂》
朝代:宋代
作者:张镃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高寒堂中的一幕景象。他从高处俯瞰东边的寺庙,听到钟声回荡于两座山间。尽管天寒地冻,他仍贪恋吟咏之乐,不顾寒冷而坚持下去,忘却了夜已经过半。
赏析:
《桂隐纪咏·高寒堂》是宋代张镃的作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诗意和情感。诗中的"高寒堂"象征着诗人的心灵高远和孤寂。作者站在高寒堂中,俯瞰着东边的寺庙,钟声回荡在两座山间,形成了一幅冬日的幽静画面。
诗中的"贪吟"表达了作者对吟咏诗词的热爱和执着。尽管冬天的寒冷令人难以忍受,作者仍然坚持吟咏,将自己沉浸其中。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展示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创作的执着。
最后两句"薄夜不知还"传达了作者对时间的忽视和心境的沉醉。由于陶醉于吟咏中,作者没有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他不知道夜已经过半,仿佛时间在这个高寒堂中停滞。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诗人将自己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境界。这首诗传递了对艺术追求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时间的忽视。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莫诧横磨剑,宁为没字碑。问花惊兔麦,赋药护羊蓍。今我都无事,非公不作诗。夜窗各坚坐,两地月明知。
花下诗翁已富情,爱花相咏句还成。才开秀格能殊众,到老清香不负名。世上流芳归几处,江南传价入中京。乾坤定是怜馨德,那许风前趁落英。
宦路厌风尘,高堂役梦频。拜章辞旨切,致政罢光新。陶令羞为吏,潘生喜养亲。况登朝序贵,半俸岂忧贫。
五福仙娥月殿来。依然微步彩云堆。一从别□瑶池宴,不见蟠桃几度开。歌宛转,舞徘徊。碧梧秋意满池台。年年玉露收残暑,长送新凉入寿
芳兰不怨秋,幽桂不媚春。拂拭片月心,斗薮孤鹤身。采珠须采蒨,怀玉休怀珉。当思镜中渌,归濯屐底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