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
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书。
风涛惊夜半,疾病送灾余。
赖有萧夫子,幽怀得少摅。
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
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
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余。
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生还粗胜虞,
早退不如疏。
垂死初闻道,
平生误信书。
风涛惊夜半,
疾病送灾余。
赖有萧夫子,
幽怀得少摅。
心闲诗自放,
笔老语翻疏。
赠我皆强韵,
知君得异书。
滔滔沮叟是,
绰绰孟生余。
一笑沧溟侧,
应无愤可摅。
中文译文:
生还粗胜虞,
早退不如疏。
垂死初闻道,
平生误信书。
生命的延续胜过了尊贤重士的意义,
早早地退隐并不如宽宏大度。
临死之际才开始接触到道义真谛,
平生以来一直被蒙蔽于虚妄的文字。
风浪惊动夜半,
疾病送来灾难的残余。
幸亏有了萧夫子(指萧时中),
他的深思熟虑让我心灵得到些许安慰。
心境宁静,自由地写作诗篇,
笔迹虽然老旧,语言却流畅而自由。
赠给我的诗篇都是强烈有力的韵脚,
我知道你读到了与众不同的书籍。
滔滔沮老是虚伪的,
绰绰孟生(指孟子)才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对于这一切,我只能苦笑,
应该没有什么怨愤可以排遣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可以看作是苏轼对自身经历和心境的反思和表达。首先,他表达了自己在生死边缘的时刻,才开始真正领悟到道义的意义,意味着他之前一直被虚妄的文字所迷惑。这一点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于自己早年追求功名利禄的经历的反思,认识到了功名利禄的虚妄和无常。
其次,他提到自己遭受的疾病和灾难,但也感激有萧时中这位朋友的存在,称赞他的思想和见识给了自己一些心灵的慰藉。这可能反映了苏轼对于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在逆境中找到支持和安慰的重要性。
而后,苏轼表达了自己在心境宁静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写作诗篇的愉悦感受,虽然他的笔迹愈发老旧,但语言却依然流畅而自由。他赞扬了赠诗给他的人的韵脚和才华,认为他们读到了与众不同的书籍,这可能是对于那些对他的诗词有所赏识的人的赞美和感谢。
最后,苏轼以幽默的口吻提到了滔滔沮老和绰绰孟生(指孟子)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他认为沮老是虚伪的,而孟生则是真实有才华的人。苏轼苦笑着说,面对这一切,他已经没有怨愤可以排遣了,暗示了他对人生的看淡和豁达。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身经历和心境的反思,表达了苏轼对功名利禄虚妄性的认识,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自由写作和赏识的感激之情。他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虚伪和真实的对比,并展示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这首诗词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有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对于生死、友情、自由和真实等主题的探讨,这首诗词也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让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和思考。
人间富贵尘如海,虚度春三二月花。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秋林霜后红,恰与染来同。风雨一番过,亭台几树空。乱飘窗纸上,流出水沟中。待看春三月,浓阴万绿丛。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危时暂相见,衰白意都迷。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短衣防战地,匹马
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从来好与天争力,困竭方惭已力微。见事晚于蘧伯玉,今知五十九年非。
云影曚曨日洒晖,金湖西畔晚阴微。渔用缭绕青山去,枫叶追随白鸟飞。摩诘家风非世有,渊明心性与时违。近来病瘠连诗瘦,翻爱西台字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