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渚日夜归,江痕下汀矶。
渔者不自劳,推舟就寒漪。
得鱼乐几多,忽忘身在泥。
未闻任氏风,岂信丝缗非。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观鱼》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渚日夜归,
江痕下汀矶。
渔者不自劳,
推舟就寒漪。
得鱼乐几多,
忽忘身在泥。
未闻任氏风,
岂信丝缗非。
诗意:
这首诗以观赏渔夫捕鱼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渔民生活的赞美。诗中通过描写江渚归去的日夜景象、江水留下的痕迹、渔夫不辛劳作而轻松推舟以及乐在寒冷的水波中捕鱼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渔民勤劳和生活态度的羡慕。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谈到自己在观看渔夫捕鱼的过程中,忘却了自己身处尘世之中的烦恼。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渔民所说的任氏风(指渔民传说中的一种风)的未曾听闻,但自己并不怀疑渔民的真实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江边渔夫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渔民生活的赞美之情。诗中的“江渚”、“江痕”、“推舟”等词语,给人以清晰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观察渔夫捕鱼的情景。作者通过渔夫的自在和乐趣,以及自己在观赏中忘却尘世纷扰的感受,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渔夫劳动精神的赞美。
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渔民所说的任氏风的怀疑和不解,显示了作者对渔民世界的一种敬畏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整首诗以写实而自然的笔触,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和渔夫生活的深入感知,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劳动和未知事物的思考。
谩着新亭俯碧漪,高低草树任差池。须知亭扁须时彦,不是谿斋不勇为。水静山深悉天趣,风光月霁足吾师。未妨赋诵铭颜乐,正学於戏无已时。
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术成欲试酒半酣,直蹑丹梯削青壁。青壁一削平无踪,浩歌却过连花峰;世人仰视那得测,但怪雪刃飞秋空。老胡畏诛奉约束,假息渔阳连上谷。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常碌碌。
凛凛清规百世师,功名仅见奉天时。忠谋任起奸谀忌,感涕宁无士卒思。落日桑榆存旧迹,西风芦苇护荒祠。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
南望衡阳积瘴开,去年曾踏雪游回。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芒蹻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生握藩旌死象梨,泽民山下泽民溪。苍天九重开日月,赤地千里兴云霓。寐假商宗曾得说,爵高韩信屡封齐。英雄不入苍生眼,愿借高风吹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