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观溪涨》

入夏天不雨,溪流仅成派。
一放涨梅霖,拍岩辄澎湃。
冲犯无堤防,奔腾起湍濑。
鸥鹭惊以翔,虾鱼鼓而快。
聒耳如殷雷,声势殊未怪。
晚风吹乱云,日出阴气退。
所谓暴集者,萦纡已如带。
浩浩北海若,遐想见尊大。
溟漠函万象,吞二容百怪。
小哉此溪流,其涸可产待。
是以古君子,德量戒褊隘。

作者介绍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汉章,号北山,又号观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授温州军事判官。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九年,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归除权礼部侍郎,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十年,除试礼部侍郎。十一年,擢枢密都承旨,爲川陕宣谕使。十二年,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十七年,以忤秦桧罢,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桂阳居住,徙復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郑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有传。 郑刚中诗,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金华丛书》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简称金华丛书本)及《两宋名贤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观溪涨》是宋代郑刚中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描绘溪流涨水为主题,表达了水势汹涌的壮丽景象,同时融入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入夏天不雨,溪流仅成派。
一放涨梅霖,拍岩辄澎湃。
冲犯无堤防,奔腾起湍濑。
鸥鹭惊以翔,虾鱼鼓而快。
聒耳如殷雷,声势殊未怪。
晚风吹乱云,日出阴气退。
所谓暴集者,萦纡已如带。
浩浩北海若,遐想见尊大。
溟漠函万象,吞二容百怪。
小哉此溪流,其涸可产待。
是以古君子,德量戒褊隘。

诗意和赏析:
《观溪涨》以溪流涨水的景象为主线,通过描绘溪水涨潮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力量的赞叹和对生命力的思考。

诗的开篇写道夏天来临,但并没有雨水,溪流仅成派,形容干旱的景象。接着,雨水来临,梅雨倾泻而下,溪水涨潮,拍击岩石,波涛汹涌。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水流拍击岩石的声音,感受到水势的湍急。这种自然景观给人以震撼和壮美之感。

随后,诗中描写了溪水冲犯无堤防,奔腾起湍濑的景象,以及惊飞的鸥鹭和快乐的虾鱼。这些描写增强了诗的生动感和情感表达。

诗的后半部分,以晚风吹乱云、日出阴气退来暗示着暴雨过后天气的变化。同时,作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涨溪流的水量比作一条萦回的腰带,形象地表达了涨水的广阔和无边无际的感觉。

最后两句:"浩浩北海若,遐想见尊大。溟漠函万象,吞二容百怪。"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无限想象和敬畏之情。北海浩渺如此,遥想见到尊大的景象,虚无缥缈的北海蕴含着无尽的奇观。溟漠函万象,吞二容百怪,暗示着大自然的广阔和复杂多样。

整首诗以溪涨水的景象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溪流的涨落,暗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世事的无常性。最后两句则提出了对自然界宏大、神秘的景象的向往,呼唤着古代君子应具备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手法,展示了溪流涨水的壮丽景象,并在其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形象,音韵和谐,给人以视听的愉悦感受。同时,通过对自然力量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诗词也表达了作者对宽广胸怀和高尚品质的追求,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审美特色和情感价值。

  • 《丁巳启建二首》

    有意祝灵椿,无堪献野芹。玉杯真缪巧,金镜最忠勤。

  • 《送友人游湘中》

    怀才难自住,此去亦如僧。何处西风夜,孤吟旅舍灯。路沿湘树叠,山入楚云层。若有东来札,归鸿亦可凭。

  • 《别梁锽》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庭中犊鼻昔尝挂,怀里琅玕今在无。时人见子多落魄,共笑狂歌非远图。

  • 《浪淘沙 题阙》

    行路古来难。似得还山。山间终是胜人间。风月琴樽应不羡,尘土征鞍。何处老来闲。白下长干。一番春事又兰珊。□□□□□□□,□□□

  • 《泊龙湾》

    小湾隐沙觜,沙外仍奔湍。是间以龙名,信乃龙所蟠。浮烟澹寒鉴,断岸围清澜。孰知面势要,中有水府宽。我来舣倦楫,天水夜茫漫。狂飚吼薄暮,惊浪摧旧滩。鲸鱣砀厥居,渡鸟垂羽翰。孰睡不知晓,梦次闻平安。龙公自兼爱,况此行路难。何以答神休,幽佩纫蘅兰。

  • 《县斋十咏·思齐楼》

    高闬营层构,翚飞势自伸。已闻能赋客,空忆带星人。彫槛凭秋迥,朱扉敞汉新。龟趺清刻在,谁共继芳尘。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