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峥嵘岁,河边寂寞洲。
寒云能不雨,高柳强先秋。
野静狐狸出,沙长雁鹜留。
登临虽信美,无赋可销忧。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诗词:《关外》
中文译文:
关外峥嵘岁,河边寂寞洲。
寒云能不雨,高柳强先秋。
野静狐狸出,沙长雁鹜留。
登临虽信美,无赋可销忧。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关外的景色和气氛。作者通过描写峥嵘壮丽的大地、寂寞的河洲以及即将到来的秋天,展现了关外的辽阔和悠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寂静中野生动物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感受和深切关注。第一句“关外峥嵘岁,河边寂寞洲”,描绘了关外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广阔而荒凉的边疆之美。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寒云能不雨,高柳强先秋”,表达了秋天即将来临的迹象,展示了关外独特的季节特点。
诗的后半部分以野生动物为主题,通过“野静狐狸出,沙长雁鹜留”,展现了关外的宁静和动物们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两句“登临虽信美,无赋可销忧”,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却无法通过写诗来消解内心的忧愁。这种对美景的赞叹与内心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关外的景色和情感,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思考。读者在阅读诗词时,可以体验到关外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