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观使太尉张求颂》

居士眼睛吞佛祖,衲僧鼻孔透乾坤。
眼睛鼻孔初无间,万古宗门结痛冤。

作者介绍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观使太尉张求颂》是宋代居士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深邃,表达了居士和衲僧之间的矛盾与纠结,以及宗门之内结下的痛苦冤屈。

译文:
观察使太尉张求的颂歌

居士眼睛吞佛祖,
衲僧鼻孔透乾坤。
眼睛鼻孔初无间,
万古宗门结痛冤。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居士和衲僧的视角,揭示了宗门内部的矛盾和纠结。首句以居士的眼睛吞噬佛祖为形象,表达了居士对佛教教义的批判和怀疑。第二句以衲僧的鼻孔贯通乾坤为意象,暗示衲僧对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洞察和超越。通过对比居士和衲僧的不同视角,诗人展现了他们在见解和认知上的分歧。

接下来两句表达了居士和衲僧之间的冲突。诗中提到"眼睛鼻孔初无间",意味着居士和衲僧最初是没有隔阂的,彼此间没有矛盾。然而,"万古宗门结痛冤"揭示了他们在宗门内部的痛苦和冤屈。这里的"万古宗门"象征着佛教的传承和历史,暗示了居士和衲僧所面临的不仅是个人层面的矛盾,还有宗门的束缚和历史的包袱。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居士和衲僧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凸显了宗门内部的纷争和痛苦。这种矛盾不仅是个体间的差异,更属于宗教传承中普遍存在的冲突。诗人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佛教教义和宗门体系的思考和质疑,呈现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探索。

  • 《池上竹》

    此君临此池,枝低水相近。碧色绿波中,日日流不尽。

  • 《踏莎行》

    雁字成行,角声悲送。无端又作长安梦。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孤馆灯残,小楼钟动。马蹄踏破前村冻。平生牵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

  • 《任至道招饮香海棠下》

    眼见名花病已轻,手攀芳树思如酲。飘零万片都无恨,点缀残枝更有情。日暮莫辞银烛照,夜寒谁为宝瓶生。饮阑可怕留连久,满地香红忍得行。

  • 《李中令挽词二首》

    家赐齐侯履,人推卻縠文。结婚荣外馆,谋帅得中军。盛集追园盖,遒章托陇云。不图新渚畔,更作死生分。

  • 《熙宁蜡祭十三首》

    天锡康年,四方顺成。乃通蜡祭,索享于明。金石四作,羽施翠旌。神来宴娭,泽被群生。

  • 《夜至瓜洲》

    瓜洲人家灯火微,瓜洲波上行人希敲门买得双清酒,船在西陵逆浪归。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