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织新丝,人来不下机。
斜阳过茅屋,郎亦采樵归。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着有,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诗词:《关山五首》
译文:
少妇织新丝,
人来不下机。
斜阳过茅屋,
郎亦采樵归。
诗意:
这首诗是孔武仲创作的《关山五首》之一。诗人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山村少妇的情景。少妇正在织新丝,但当有人来访时,她却不停下手中的机器。斜阳斜照过茅屋,暗示着夕阳的余辉已经映照在茅屋之上,而郎君也已经采集完柴火归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农村场景,通过描写少妇织丝的情景,展现了她的勤劳与坚韧。她面对来访者的到来,不为外界的干扰而动摇,仍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斜阳过茅屋的描写,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平静与宁静。而郎君采樵归来,则显示了他的勤劳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平淡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诗人以寥寥数语勾勒出来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平凡,更蕴含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这种朴素而真实的描写方式,让读者在平凡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共鸣。
秋来水上亭,几处似岩扃。戏鸟翻江叶,游龟带绿萍。管弦心戚戚,罗绮鬓星星。行乐非吾事,西斋尚有萤。
帘额绣波荡漾,烛盘红泪阑干。梦里五更风急,愁边一半春残。
古殿清阴山木春,池边跂石一观身。谁能来此焚香坐,共作垆峰二十人。
星淡孤萤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气自来何事渠。官柳野梅残雪後,金幡玉胜晓光初。却思归跨春山犊,茧栗仍将挂汉书。
山带寒流无俗声,通樵一径锁清阴。幽人饱卧西风里,并午醒来黄叶深。
张生何人者,琅玕满怀抱。三十命未兴,家贫亲且老。出门无所适,独守西山操。饥寒屡侵凌,仁义自充饱。手裹璆琳枝,不换径寸草。足底麒麟文,不踏荒榛道。十月客路寒,霜风鸣浩浩。张生气愈壮。劲发上冲帽。松筠冻不折,枝叶转青好。雪深徒三尺,麟麒不受淖。东方有贤者,愿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