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观三国吟》

桓桓鼎峙震雷音,绝唱高踪没处寻。
箫鼓一方情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
论兵狠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
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观三国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桓桓鼎峙震雷音,
绝唱高踪没处寻。
箫鼓一方情未畅,
弓刀万里力难任。
论兵狠石宁无意,
饮马黄河徒有心。
虽曰天时亦人事,
谁知虑外失良金。

诗意:
这首诗词以观察三国历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和人们的心境,表达了对战争和权谋的痛心之情,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桓桓鼎峙震雷音,绝唱高踪没处寻”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鼎峙震雷音暗指战场上战火连天、声势浩大的景象。而“绝唱高踪没处寻”则意味着英雄们的壮丽事迹已经无处寻觅,暗示了历史的遗憾和英雄们的消逝。

接下来的两句“箫鼓一方情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表达了战争中情感的不畅和力量的难以胜任。箫鼓一方指的是战场上的乐器,表达了悲壮的情感,而弓刀万里则暗示了战争的广泛和艰巨。

接着的两句“论兵狠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表达了对战争和杀戮的反思。论兵狠石宁无意意味着对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的思考,而饮马黄河徒有心则暗示了对英勇牺牲的敬意,但却无法改变战争的本质。

最后两句“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表达了对历史和人事的思考。天时亦人事意味着历史的发展既受到天命的影响,也受到人们的选择和行为的影响。而谁知虑外失良金则表达了对历史进程中意外的变故和失误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争和历史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忧虑和反思,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凉之情。

  • 《出郊观稼》

    数月两出郊,劝农复观稼。始言麦垄春,今已稻畦夏。女红彩紝余,丁黄耘耔暇。暄凉虽不齐,晴雨倏忽乍。百丰未为多,一歉诚所怕。蠲逋广上恩,平糶裁米价。毫发可及民,岂不念夙夜。昔有王长官,筑堰它山下。惠利久益博,神灵此其舍。泓深或龙蛰,坚屹无蚁罅。定为三七分,酾为

  • 《除夜》

    欲识新年课,都非旧日图。词分诗料帐,酒夺饭工夫。锻息柳边手,镊闲花裹须。寒消芳草绿,打急办行厨。

  • 《题高丽字迹》

    片纸殷勤赠跋篇,来从箕子旧朝鲜。六经原不经秦火,好为刊传惠后贤。

  • 《笺年老逢春八首·这般意思难名状》

    笺云:阴阳初感处,天地未分时。言语既难到,丹青何处施。

  • 《渡淮作》

    红杏花时辞汉苑,黄梅雨里上淮船。雨迎花送长如此,辜负东风十四年。

  • 《霜天晓角(霜夜小酌)》

    _儿幽静处,围炉面小窗。好是斗头儿坐,梅烟炷、返魂香。对火怯夜冷,猛饮消漏长。饮罢且收拾睡,斜月照、满帘霜。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