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字行都整,花香远已甜。
穗肥黄俯首,芒劲紫掀髯。
风搅平云阵,声松缺月鎌。
不愁禾把减,高廉却愁添。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观稼》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农田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农作物丰收的喜悦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井字行都整,花香远已甜。
穗肥黄俯首,芒劲紫掀髯。
风搅平云阵,声松缺月鎌。
不愁禾把减,高廉却愁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农田为背景,通过描绘稻谷的生长状况,表达了作者对农作物的欣赏和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的“井字行都整”意味着稻田整齐有序,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接着,诗人描述了稻穗的状态,用“穗肥黄俯首,芒劲紫掀髯”来形容稻穗丰满黄熟,稻芒紫黑色的颜色。这些描写展示了农作物的健康和茁壮成长。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风吹动稻田的情景,用“风搅平云阵,声松缺月鎌”来形容风吹动稻谷的声音。这一描写增添了诗词的动感和生动性。
最后两句“不愁禾把减,高廉却愁添”,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关切。虽然农作物丰收,但高昂的物价使得农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这种对农民境况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怀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农田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劳动和农作物丰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农民所面临的困境。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晒蓑台子上,载酒共跻攀。竟日何妨醉,看云终是閒。千丝平岸柳,一发别州山。颇亦关乡念,春深未得閒。
竹寺青灯永夜,江城黄叶高秋。当时文物尽交游。更为笛声怀旧。牢落一生羁思,风流万斛诗愁。强邀从事到青州。酒病绵绵越瘦。
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盈清楚。谁解小图先画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