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观湖二首》

乘槎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鳌。
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
朝阳照水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
山分宿雾尽宽远,云驾高风驰送来。
升霞影色欹残火,及物气焰明纤埃。
可怜极大不知已,浮生野马悠悠哉。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观湖二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乘船观赏湖景的情景,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观湖二首》

乘槎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鳌。
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
朝阳照水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
山分宿雾尽宽远,云驾高风驰送来。
升霞影色欹残火,及物气焰明纤埃。
可怜极大不知已,浮生野马悠悠哉。

诗词的中文译文:
坐船远引来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回头望去不知沙界狭小,衣袂飘动仍感尘土高耸。
须弥山峰有顶低垂至日,兜率宝冠无根却戴鳌。
释迦牟尼茫然若劫火,飞云不觉陶醉欢快。
朝阳照在湖水上,红光绽放玉涛银浪相互徘徊。
山峰分开宿雾尽显广阔,云彩驾驭高风将我迎来。
夕阳升起,光影倾斜如残火,物体及其气息明亮如细尘埃。
可怜这极大的世界却不自知,浮生如同野马漫无目的地漂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乘船观赏湖景,感叹清风拂面,海浪翻涌,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妙。苏轼回首望去,不禁感慨沙界的渺小,但他仍然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和追求的高度。他以须弥山为喻,揭示了人类的存在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而兜率宝冠则象征着人类的自负和虚妄。诗中提到的释迦牟尼和醉陶陶的飞云,展示了苏轼对佛教和自然的融入和追求,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

接下来,苏轼描述了朝阳照在湖水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给人以宁静和欢愉的感觉。山峰隔开宿雾,展现出广阔无边的景象,而云彩驾驭高风则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将苏轼送来。最后,夕阳升起,映照在湖水上的光影如残火,物体和气息明亮如细尘埃,呈现出一幅美丽而恢弘的画面。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苏轼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以湖景为背景,通过对船行、风浪、山峰、云彩和日出等元素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妙。同时,他通过对沙界的贬低和对须弥山、兜率宝冠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类自负和虚妄的批判。诗中还融入了佛教的元素,如提到的释迦牟尼和醉陶陶的飞云,展示了苏轼对佛教和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心境。它展示了苏轼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表达了他对自由和追求真理的渴望。整首诗词以景写情,以自然景色的壮丽和美妙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引发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 《送吕左辖还越(名珍)》

    保障南藩第一功,未容若木挂雕弓。露书誓剪金床兔,壮气平吞黑槊公。万里天威龙虎北,五云佳气凤凰东。麦城又报捷书至,江上将军是吕蒙。

  • 《赠僧雪翁》

    雪翁来觅雪坡诗,冰雪相看太绝奇。一片红炉参彻了,梅花香透玉横枝。

  • 《闲乐》

    昼睡忽过午,好风吹竹床。溪云生薄暮,山雨送微凉。粉裛衣裳润,兰薰簟席香。归来闲且乐,多谢墨君堂。

  • 《赠蒲涧信长老》

    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已従子美得桃竹,(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予始录子美诗遗之。)不向安期觅枣瓜。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揽辔隼将击,忘机

  • 《缘识》

    拊弄声相引,兼能辨五音。沈思调品切,句度更加吟。紧慢弦中得,凝情指法深。精英闲雅澹,停歇世途心。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