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白浪涌崔嵬,应是波神羽卫来。
陛戟百重驰道远,舳舻千里峭帆开。
缓如积雪飞霜路,急似砅崖转石雷。
惟有东西争渡者,暮还朝往任相催。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观潮三首》是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壮丽的江潮景象,并寄寓着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观潮三首
横江白浪涌崔嵬,
应是波神羽卫来。
陛戟百重驰道远,
舳舻千里峭帆开。
缓如积雪飞霜路,
急似砅崖转石雷。
惟有东西争渡者,
暮还朝往任相催。
诗词中的意象非常丰富,通过对潮汐的描绘,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江潮汹涌的景象,白浪滔滔,高耸入云,形成了壮观的景色。这里的横江白浪崔嵬,暗示着潮汐的浩大和威力。提到了波神羽卫,波神是潮汐的主宰,羽卫是神佑,守护者的象征,暗示着潮汐的力量来自神灵。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人们在潮汐面前的努力和奋斗。陛戟百重驰道远,陛戟指的是船上的旗帜,百重表示旗帜密布,驰道远则表明人们在远行途中,面对潮汐的冲击和困难。舳舻千里峭帆开,舳舻是大船,峭帆表示高高张起的船帆,形容船只展开航行。这些描写展示了人们勇往直前,迎接挑战的精神。
诗中还出现了缓和和急促的景象。缓如积雪飞霜路,急似砅崖转石雷。积雪飞霜路是指潮汐平缓如积雪,砅崖转石雷则形容潮汐急促如滚石雷鸣。通过这种对比描写,诗人展示了潮汐的不同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平静和激烈的时刻。
最后,诗中提到了东西争渡者,暮还朝往任相催。东西争渡者指的是来往于东西两岸的行人,暮还朝往则表示人们不断地穿梭于两岸之间。这里融入了对于人生旅程的思考,暗示着人们在潮汐的冲击下,不断努力奋进,逆流而上。
总的来说,《观潮三首》以潮汐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潮汐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意义和奋斗精神的思考。诗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境遇相结合,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现了苏颂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人生智慧。
古木巢辽鹤,阴崖溜石泉。登临多意绪,深邃好风烟。啸傲欣离俗,徘徊觉近天。荧煌逼霄汉,疑是继张骞。
乱红缬眼柳花飞,烟抹霅溪秀一围。北背美人占梦去,夕阳行客舞雩归。三吴父老传冰节,两蜀江山识绣衣。预草封章千百纸,此身明日接天威。
校经同省并门居,无日不闻公读书。故持茗椀浇舌本,要听六经如贯珠。心知韵胜舌知腴,何似宝云与真如。汤饼作魔应午寝,慰公渴梦吞江湖。
一从楚客死,淮山无颜色。
游观值暄秋,饮狎得嘉客。嵌岩复在眼,徘徊忘还郭。款款坐向疲,喧喧笑多谑。短檐近见出,窦乳时闻落。防暗燎蒸薪,惊虚摇喜铎。僮憨榻露处,僧驯茗频瀹。竟隐谅未能,羡彼高楼雀。
万灵通有感,臧否在名人。志诚昭明德,清净见於真。奉道惟恭谨,修持原本因。广将求利益,苦乐救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