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慈恩盛,从容最后来。
一从辞墨绶,三徙入鸟台。
记动时方好,持衡去不回。
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是宋代曹彦约所作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李舍人离开修史之职,多次迁徙,最终辞官归隐的情景。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丁未年间,慈恩盛世,李舍人从容地来到这里。
一直从事修史之职,后来三次迁徙到鸟台。
回忆起这段时光,心情才能变得美好,可如今他带着衡器离去却再也不会回来。
恩泽与荣华频繁而来,但晚年却遭遇了许多不幸之事。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舍人的经历,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李舍人个人的遭遇。丁未年间,是指宋徽宗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慈恩盛世,意味着社会繁荣、国泰民安。然而,李舍人虽然在这个盛世中从容地来到故殿修史,但他却多次迁徙,最终放弃了官职,选择了隐居。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残酷和不稳定性。
诗中提到的衡器是指衡门,它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李舍人离开时带着衡器,意味着他不再追求权力和地位,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描述了李舍人晚年的遭遇,尽管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但晚年却遭遇了不幸和悲哀。这呼应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转变。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李舍人的命运转折和人生抉择。诗人通过描绘李舍人的经历,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李舍人在盛世中追求功名,但最终选择了离开,回归本心。诗词通过对李舍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权力与地位的反思,以及对于追求内心真正追求的呼唤。
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意象,如慈恩盛世、衡器、恩荣和晚遇有馀哀等,使诗意更加深远。通过对比,诗人将社会的荣华富贵与个人的幸福和心灵追求对立起来,让人们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李舍人的命运描写,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感悟。这种感悟超越了时代和个人的局限,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普遍的艺术价值和人生意义。
岸帻萧骚雪满簪,一闲真是直千金。归来栗里多情话,病后香山少醉吟。久坐蒲团焦叶放,闲拖藜杖藓花深。饥时吃饭慵时睡,何暇将心更觅心。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劚破苍苔色,因栽十数茎。窗风从此冷,诗思当时清。酒入杯中影,棋添局上声。不同桃与李,潇洒伴书生。
怨梦因无好梦成,昨宵忽得快平生。数间矮屋浮云外,几曲澄溪待月明。惊见道书新着蠹,怜余半砚旧题名。文心一缕三生业,只恨清愁搅墨兵。
活国吾犹仰,探囊智有馀。名家坚白论,能事硬黄书。传市方成虎,临渊倘羡鱼。未应闲此手,磨墨墨磨渠。
朔风积夜雪,明发洲渚净。开间望锺山,松石皓相映。故人过我宿,未尽跻攀兴。而我方渺然,长沙一归艇。款段庶可策,柴荆当未暝。与子出东冈,墙西扫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