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人谁复念婆娑,窟室崖阴未易磨。
四十围间看溜雨,三千年后数恒河。
不堪与世供狙杙,尚许遗民占鸟窠。
从此便名夫子树,匡人斤斧奈予何。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古柏二首》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古柏二首
思人谁复念婆娑,
窟室崖阴未易磨。
四十围间看溜雨,
三千年后数恒河。
不堪与世供狙杙,
尚许遗民占鸟窠。
从此便名夫子树,
匡人斤斧奈予何。
译文:
思念的人又会想起那摇曳的古柏吗?
它矗立在洞窟和崖壁的阴影下,岩石的侵蚀并未轻易摧毁它。
在围绕它四十岁的时间里,我看着雨水滑落,
在三千年后,我数着恒河的河水。
它不堪与世界为伍,只能供人作为狙杙(猴子攀爬的杆子)使用,
但它仍然允许遗民们占据鸟窠。
从此以后,它被称为夫子树,
斧头和锯子又怎能伤害到我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古柏树为主题,通过描绘古柏的形象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示了古柏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古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植物,象征着长寿、坚持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它在洞窟和崖壁的阴影下生长,承受着岁月的冲刷,却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了它的顽强和不易磨灭的特质。
诗中的古柏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诗人思念着它,关注着它的境况。诗人用"四十围间看溜雨"描绘了古柏经历了四十个季节,见证了无数次雨水的滑落,强调了它的历史悠久和与时间的对峙。而"三千年后数恒河"更是强调了它的历史价值和持久力量。
诗中还表达了古柏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境遇。它不堪与世界为伍,只能被当作供人攀爬的猴杆,但它仍然允许遗民们占据鸟窠,给予了他们一丝遮风挡雨的温暖。
最后两句"从此便名夫子树,匡人斤斧奈予何"表达了古柏坚不可摧的姿态。"夫子树"指的是古代的圣贤所树立的标杆,诗人将古柏与圣贤相提并论,彰显了古柏的高尚品质和不可侵犯的地位。"匡人斤斧奈予何"表示即使是斧头和锯子也无法伤害到它,表现了它的刚毅和不可征服的气概。
这首诗通过对古柏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长寿、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对困境和挫折的顽强抗争精神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古柏的形象,并通过与人类情感的联系,展示了古柏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品质,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年踰关百颇酸心,眼底朋俦试选抡。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閒人。北窗高卧那非乐,南阮甘贫只任真。却喜生无荣辱事,底须姓字动朝绅。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