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冠趋尹君方掾,促席迎宾我已翁。
交态不忘平日厚,歌声犹似少年工。
映阶露菊秋吟苦,盈筥霜榴岁问通。
每与东邻话知旧,白头强健几人同。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诗词:《公时遗石榴》
朝代:宋代
作者:韩维
公时遗石榴,
朝代长如旧。
高冠趋尹君方掾,
促席迎宾我已翁。
交态不忘平日厚,
歌声犹似少年工。
映阶露菊秋吟苦,
盈筥霜榴岁问通。
每与东邻话知旧,
白头强健几人同。
中文译文:
官员离去时留下石榴,
岁月的变迁仍然不变。
高冠趋向君主的府邸,
急忙起身迎接宾客,我已是老人。
我们的交情不忘记往日的厚待,
歌声依旧像年轻时的工匠。
在台阶上映照着露水的菊花,秋天的吟唱带着苦涩,
满满的篮子中装满霜冻的石榴,岁月的变迁问候已到。
每次与东邻交谈,谈论旧日的事情,
我们白发苍苍但身体强健,几个人依然相伴。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宋代韩维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和对旧时光的回忆。诗中通过描绘官员离去时留下的石榴,以及主人公与君主、宾客的互动,展现了尊重和忠诚的情感。诗人不忘过去的深厚友谊,用歌声表达内心的热情和活力,体现了对年轻时光的怀恋。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诗人通过映照台阶上的露水菊花、装满霜冻的篮子中的石榴,把握秋季的凄凉和丰收的氛围,表达了时光流转的无情和岁月的变迁。同时,通过与东邻的对话,诗人表达了对旧日友谊的珍惜和维系,以及白发苍苍但身体强健的情态,呈现出深厚的人情味。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质朴的描写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岁月的沉淀。它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温暖、真挚的世界中,让人们在流转的岁月中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和情感的珍贵。
向来造诣极深醇,土苴浮名贵重身。无愧里中称正士,有辞地下白先人。大招谁识三号礼,小敛惟消一幅巾。老别亲朋犹作恶,可堪白首哭天伦。
二千年前,尺不如寸。二千年后,寸不如尺。清凉到这裹,眼不见为净。只将三文钱,娶个黑老婆。长裙短袖,拖泥带水,隈隈{毡占换崔}{毡占换崔}。且恁麽过,更谁管你。结制解制,长期短期。杀生护生,得念失念。阿呵呵,少林穿林客,元是老臊胡。
惟有高州是当家。
二年紫塞头,日日思都梁。归来向清淮,白鱼初饱霜。走马脱辔头,搴旗向沙场。不如把蟹螯,欹帽呼酒觞。要听阿燕歌,颓然倚胡床。姮娥一笑粲,韵此九月凉。缅怀去从军,只影天一方。谁令投老梦,犹咤登太行。采采东篱花,其香何扬扬。昭华唤惊鸾,玉支况在傍。自惭老不解,著句
依然雉堞古城基,开创由来自汉隋。南北两门余旧日,黔黎百岁话当时。循山{左浮右虎}{左浮右虎}陈公堨,凿石岩岩葛令碑。万丈悬崖如削玉,也应容我恣题诗。
阡陌东西山北南,半生常带散人衔。何曾云梦芥八九,一任狙公芧四三。合上大夫投欲死,甕间吏部寝方酣。可怜子骏无家法,下见先人面有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