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
怜君作书窟,唤客筑诗坛。
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
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龚敦颐芥隐诗》是宋代文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
怜君作书窟,唤客筑诗坛。
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
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龚敦颐在广夏山顶的隐居生活以及对友人韩元吉的赞赏和欣赏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广夏山的壮丽景色以及韩元吉的隐居之地,表达了对于自然与人文之美的领悟和赞叹。诗人通过自省和静心感受自然,体悟到人生的宽广和深远,抒发了对于友谊和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友人的赞美之情。首先,诗人使用了"万古须弥顶"的表达,将广夏山的高耸和广阔与须弥山的传说联系起来,使得山势的壮丽和气势恢宏得以体现。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曾经在芥子上品味过广夏山的景色,以此凸显他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对美的鉴赏力。
其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韩元吉的赞美与关怀。诗人称赞韩元吉的居所为"书窟",将其创作的书籍与隐居之地联系在一起,暗示他对韩元吉文学才华的欣赏。而"唤客筑诗坛"的句子中,诗人以邀请朋友筑起诗坛的方式,表达了对友情和文化交流的渴望。
最后两句"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诗人通过默默地感悟和认识,使自己的眼界变得清净,内心也变得宽广,从而摆脱了烦忧和困扰。他表示,即使年老,也愿意继续保持这种心境,面对高寒的广夏山,从而表达了对于宁静和自我修养的追求。
总体而言,《龚敦颐芥隐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友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和内心宁静的追求。诗词内容简洁,意境深远,以自然景色和隐居之地为背景,展示了诗人对于美的感受和对友情的赞美,呈现出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
四百鸾皇羽翼成,高低轻重出权衡。他时俱作公卿去,夸是王家门下生。
论诗论画复论禅,三绝门风海内传。可惜语儿溪畔路,白头无分棹归舷。
里社久相从,知君阴有功。救人多药喜,持论耻雷同。素业诸郎在,浮生一梦空。凄凉宋清传,健笔愧河东。
疏林堕栖鸟,寒潭悲卧蛟。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
不肯呈身觅举,那能随俗为官。梅花寒_书窗月,一味漂阳酸。梅里无边春事,书中千古遐观。邻翁不识清闲乐,惊见满堂欢。
秋堂羸病起,盥漱风雨朝。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蜩。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