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复惊春,携筇看野新。
水边逢钓者,垅上见耕人。
访彼形容苦,酬予家业贫。
自惭功济力,未得遂生民。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共城十吟·其二曰春郊闲步》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病起复惊春,
携筇看野新。
水边逢钓者,
垅上见耕人。
访彼形容苦,
酬予家业贫。
自惭功济力,
未得遂生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郊外漫步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因病痊愈而感到惊讶,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他手拿着拐杖,走进郊外,眺望着新近长出的青翠的野草。在水边,他遇到了正在垂钓的人,而在垅上(农田的小土丘)他看到了忙碌的农民正在耕作。诗人询问这些人的生活状况,发现他们都面临着困苦和贫穷。他感到自愧不如,因为自己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郊外的景色和与农民的对话,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在病愈后重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这让他感到惊奇和欣喜。他用拐杖携带着自己的身体,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这种情景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中的水边钓者和垅上耕人代表了农民阶层,他们的形容苦和家业贫表明了他们的困境和生活的艰辛。诗人虽然自愧力不从心,但他的心系于民,他希望能够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社会贫困民众的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感同身受。它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与农民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它使人们对贫穷和社会不公产生共鸣,并激发人们对改善社会现状的思考和行动。
葑田青仄博弈局,岛树墨榲烟雨图。已去杨州百余里,回头还隔几重湖。
朝曦却雨作春妍,绿嫩黄轻物物鲜。村落可怜祗依旧,稀疏茅屋起炊烟。
秦淮接长江,活活流不已。高亭出城角,四面尽湍水。山川孤云飞,槛阁清风起。望远何所思,故人在千里。
丛石当轩峙,横池傍砌深。还将修竹绕,半入古榕阴。昼堂风澜皱,宵怜月影侵。聊纾江海志,寄此小山林。
太守今元结,论交四十年。汝行勿前却,如在父兄边。
平生爱梅颇成癖,踏雪行穿一双屐。六花散漫飞满空,千里万里同一色。冲寒不畏朔风吹,乘兴来此江之湄。繁花满树梅欲放,仿佛罗浮曾见时。南枝横斜北枝好,北枝看过南枝老。中有一枝致奇绝,万蕊千葩弄天巧。老夫见此喜欲颠,载酒大酌梅花仙。仙人怪我来何晚,一别已是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