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非韩愈,门人有孟郊。
未投攻玉石,已拔塞心茅。
众妙俱神悟,残文尚手抄。
江西盟社里,它日续弦胶。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庚戌赴官过王俊臣门留别》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离别师门、踏上官途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学问的追求。
译文:
赴官之年,我前去拜访王俊臣,向他告别离开。因为在师长的教导下,我已经领悟到,道德修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如同韩愈所言,师道不亚于玉石的尊贵。我身边有一位杰出的学生孟郊,他的才华横溢。尽管我在攻读玉石的知识和技艺方面尚有所欠缺,但我内心已经排除万难,决心要追求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目标。我对于学问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种神圣的境地,接触到了许多奇妙的东西,感悟至深。尽管我只能手抄残留的文献,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学问的渴望。在江西盟社的聚会中,我们将再次相逢,继续探讨琴棋书画等艺术,共同追求学问的真谛。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离别师门,踏上官途的心情。他对师长的教导表示感激,并对自己的学问修养有自信。尽管他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内心充满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能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继续追求学问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师道和学问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作者对师道的理解超越了表面的功利,将其视为高贵如玉石的存在。他感激师长的教导,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学问修养的自信。尽管作者在玉石方面的造诣还不够,但他已经明确了心中的目标,并决心排除万难,追求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他深得众妙的学问,并将残留的文献视为宝贵的财富,虽然只能手抄,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对学问的热情。在江西盟社的聚会中,他期待与志同道合的人再次相聚,继续探讨琴棋书画等艺术,共同追求学问的真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学问的追求,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学识修养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学问的重视。
自古归来引,于今遂隐篇。棋灯荧夜观,歌板聒春船。陈迹空华似,佳城露草边。寂寥鸡黍约,望眼一潸然。
好事怜春老,无愁耐日长。炉烟惊扇影,酒面舞花光。照水云容懒,移床竹意凉。更烦红槿帽,促拍打山香。
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世路贱贫从所好,老年胸臆固无奇。樊笼偶得沧洲趣,芜纇难酬白雪辞。督府繇来恩礼厚,每容商也与言时。
天子昔封禅,吾叔从金舆。回首泰山下,出建双隼旟。来寻观鱼台,遂远承明庐。当时十五咏,萤照墨石书。
淮山谁言鲺滞人,少雁求群正如许。先生掉头嗟奚为。要著行缠抱琴去世。径须折折楖栗杖,吾曹穷措有妙处。时时携钵过桥来,白头看打僧伽鼓。
三秋湖舫话离群,百里还家傍海云。今日耶溪秋信至,抽残荷叶未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