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中,故未有亦犹今之视昔之感,复叹葛岭贾相之故庐也。
古木迷鸦,虚堂起燕,欢游转眼惊心。
南圃东窗,酸风扫尽芳尘。
鬓貂飞入平原草,最可怜、浑是秋阴。
夜沈沈。
不信归魂,不到花深。
吹箫踏叶幽寻去,任船依断石,袖里寒云。
老桂悬香,珊瑚碎击无声。
故园已是愁如许,抚残碑、却又伤今。
更关情。
秋水人家,斜照西泠。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二○),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成纪,居临安(今属浙江)。俊裔孙。宋亡不仕,纵游浙东西以终,元仁宗延祐七年卒。平生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因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事见《山中白云词》卷首、冯沅君《张玉田先生年谱》(《双玉丛书》)。
《高阳台》是宋代张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阳台》中文译文:
在茂密的丛林中,因为没有亲眼见过过去的景象,感叹葛岭贾相故居的悲凉。古老的树木中有乌鸦飞翔,空荡的堂屋里有燕子起舞,欢乐的游人转瞬间感到心惊。南边的花园,东边的窗户,酸风吹散了芳香的尘埃。鬓发上的貂皮飘入平原的草丛,非常可怜,满是秋天的阴郁。夜色沉沉。不相信魂魄归来,不去到深处的花丛。吹着箫踏着落叶幽寻而去,让船只依靠断裂的石头,袖子里藏着寒冷的云彩。老桂树悬挂着香气,珊瑚石碎裂而无声。故园已经变得如此忧愁,抚摸着残破的碑碣,却再次伤了现在的心情。更加关切感情。秋水边的人家,倾斜的阳光照耀着西泠。
《高阳台》的诗意和赏析:
《高阳台》以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风,描绘了作者在高阳台上所见所感的景色和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叹,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深切感慨。
诗的开篇,作者置身于茂密的树林中,感叹自己未曾亲眼目睹过过去的景象,却又能感同身受地想象出葛岭贾相故庐的凄凉,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流逝时光的感伤。
接着,诗中描绘了树林中古木迷鸦的景象和虚堂中燕子起舞的场景,用以衬托出游人的欢乐和对突然而至的景象的惊讶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南圃花园的描写,展现了酸风扫尽芳尘的景象,传达出岁月已逝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短暂。鬓发上的貂皮飘入平原的草丛,象征着过去的辉煌逝去,最后只剩下秋天的阴郁。
夜晚的景色更加沉寂,作者表示不相信魂魄归来,也不去花深处,表达了对生死和超越现实的思考。吹箫踏叶幽寻的描写则展示了作者追寻内心安宁和超越的意愿,船只依靠断裂的石头,袖子里藏有寒冷的云彩,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困顿。
最后,诗中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凄美的景象,老桂树悬挂着香气,珊瑚石碎裂而无声。故园已经变得忧愁,抚摸着残破的碑碣,却再次伤害了现在的心情。诗中的“更关情”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更深关注和思考。
最后两句“秋水人家,斜照西泠”勾勒出秋天的景色,阳光斜照在西泠的人家上,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现实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和人情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总体而言,张炎的《高阳台》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宋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野水寻溪路,青山踏晚春。偶来相值却钟情。一树琼瑶洗尽、客衣襟。曲沼通诗梦,幽窗净俗尘。何时散发伴袒裙。后夜相思生怕、月愁人。
数月苍州住,山犹有故情,雨如知去日,诗亦了行程。官柳因寒损,僧茶带雪清。怕无书信便,一夜语连明。
高荷不受雨,倾泻与低荷。低荷强自持,聚雨倾入波。朝雨尚滴沥,晚雨忽滂沱。临池卧以听,雨声静中多。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
世间尘杂长人瘿,归卧萝龛霜月影。里许离微妙转功,玉壶夜汲瑠璃井。吾家语味嚼枯硬,醉饱回来双眼冷。云水明明得自由,六门事外谁关屏。
自抛襴苧列簪绅,便展施为志获伸。剖竹三衢无警盗,乘轺两浙蔑冤民。居官清节冰壶凛,到处仁恩雨露春。历历典刑如在日,慕思遗爱几多人。
贫衣弊易垢,易垢少虱难。群处裳带中,旅升裘领端。藏迹讵可索,食血以自安。人世犹俯仰,尔生何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