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夫如何,山后此为最。
手摩白云顶,足躡飞鸟背。
我从樟树来,上上八十里。
向来所历峰,下视皆积块。
空中闻夜雨,声若万马溃。
却问山前人,天晴正收刈。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高台寺》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描绘高台山的壮丽景色为主题,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旅途经历和对自然的感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台夫如何,
山后此为最。
手摩白云顶,
足躡飞鸟背。
我从樟树来,
上上八十里。
向来所历峰,
下视皆积块。
空中闻夜雨,
声若万马溃。
却问山前人,
天晴正收刈。
诗词中文译文:
高台山怎样?
山的后面是最美的地方。
手触摸白云的顶端,
脚踩在飞鸟的背上。
我从樟树那里来,
走了整整八十里。
一路上经过的山峰,
从下面看都像是块块积木。
空中传来夜雨声,
声音仿佛万马奔腾。
我向山前的人问道,
天晴时正好收割庄稼。
诗意和赏析:
《高台寺》以高台山的景色为背景,以自然的壮丽和恢弘之美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宏伟景观。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情景,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相结合,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首先,诗人通过"高台夫如何"的问句,引出了高台山的美景。他用"山后此为最"表达了山的背面更加壮丽,暗示了登高所带来的惊喜和震撼。
接下来,诗人以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己置身于云雾之中。"手摩白云顶,足踏飞鸟背"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强调了登高所带来的愉悦和神奇。
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从樟树来到高台山,经历了八十里的旅程。"向来所历峰,下视皆积块"运用了透视的手法,将山峰渐次远去,给人以层次感和空间感,同时也凸显了山的雄伟和浩渺。
接着,诗人通过"空中闻夜雨,声若万马溃"这一景象,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夜雨的声音与万马奔腾相联系,传达出大自然的力量和气势。
最后,诗人向山前的人询问,得知天晴时正在收割庄稼。这句诗通过对人和自然的对话,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自然恢复的希望。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描绘高台山的壮丽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旅途经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他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相结合,使诗词充满了情感和意境,让读者沉浸在壮丽的山水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恢弘。《高台寺》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感受,展现了宋代诗人项安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使人们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感动和启发。
咄嗟世与我相疏,岁月推排负壮图。狂客大难兼外监,方回小得胜常奴。胸中累块亦何有,鬲上督邮非所须。径买一舟归自好,五云溪接当家湖。
占断烟霞老一丘,玉岩阅历几春秋。削成四壁开三面,比似他山出一头。几欲登临寻胜概,偶然休沐得佳游。醉磨浓墨书岩石,恨不携琴更少留。
叹人身,如草露。却被晨晖,?转还归土。百载光阴难得住。只恋尘寰,甘受辛中苦。告诸公听我语。跳出凡笼,好觅长生路。早早回头仍返顾。七宝山头,作个云霞侣。
御路丹花映绿槐,瞳瞳日照五门开。五皇欲与民同乐,不惜千金筑露台。
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
怀抱琼瑶一段奇,通身富贵少人知。四藤击碎还收拾,摊向后都卖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