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累累、万颗贯骊珠,特地写幽芳。
想黄昏云淡,夜深人静,清影横窗。
冷澹一枝两叶,笔下老秋光。
参透圆明相,日观开荒。
最是柔髭修梗,映风姿雾质,雅趣悠长。
更淋漓草圣,把玩墨犹香。
珍重好、卷藏归去,枕屏间、偏称道人床。
江南路,后回重见,同话凄凉。
刘沆,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
皇祐三年(1051年)三月,刘沆由尚书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政事多由宰相决断,副相不过备位而已。刘沆任职后,积极参与国事决策,重大问题多廷议解决,对政事有所救正。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刘沆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当时中书省任官多近臣举荐,刘沆向皇帝进言指出其三弊:一、近臣保荐,授非公选,多出私门,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互以贸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二、任人唯亲,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三、奖罚升迁,“常格虽存,侥幸尤甚,以法则轻,以例则厚,执法者不能持法,多以例与之”,以致赏罚不明。刘沆恳请皇帝能革除这用人上的弊端,使真正有才德的人,能挑选到政府部门中来。仁宗接受了刘沆的奏请,诏令照此施行。
刘沆奉诏,实行三举,革除“三弊”。一、举荐贤才。他反对近臣拉关系,走后门,任用无德无才之人;而他本人则以国家利益为重,大力举荐贤才,为安邦治国尽力尽责。当时欧阳修被谗出守同州(今陕西澄城县),刘沆奏请皇帝把欧阳修留在史馆修书。过后不久,推荐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不负众望,与宋祁等到同心协力,终于编修成了一部高水平的《新唐书》。刘沆荐人,不为私利,完全出于公心,他引富弼共政,勉其大展经纶,富弼感激不尽。刘沆罢相后,富弼写了一封信给他,仍不忘此事:“每辱公勉以尽瘁”。弼终身感其恩德。二、强化中央集权。定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御史范师道、赵忭,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三、竭力抑制侥幸,深入观察权近的功过是非,“阴持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沆挟台谏之威。权近畏之。”
刘沆为相,敢于启用贤人,救正时弊,他的这种刚正性格,得罪了那些侥幸谋官者与既得利益者,于是群起而攻。中丞张升上书刊号17条弹劾刘沆。仁宗皇帝本性温厚,时人说他“无隔夜之怨”,眼看刘沆被控,便一改初衷,取消革新。刘沆孤掌难鸣,受到内外夹击,便称病求罢,坚卧月余,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后,以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知应天府,再后迁刑部尚书,徙陈州(今河南省淮阳)。
刘沆故事一则
真宰相刘沆
(宋仁宗时)刘沆任丞相执政的时候,他故乡家族中有人逃避拖欠了国家的赋税达几十万钱;但刘沆并不知道这件事。当地的官员一连好几任都因为是刘丞相家族而不敢过问。程珦来担任庐陵县县尉时,负责征收赋税,把逃避拖欠赋税的刘沆 族人逮捕关入监牢内,责令他们把所欠赋税全部缴清才能释放。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刘沆。刘沆说:“赋税不及时上缴,原是我家犯了法,怎么可以叫地方官徇情而不照国家法令办事呢?”就写信给程珦道歉。后来程珦辞官回到京城,刘沆接见,很有礼貌。程珦出来后,对别人说:“刘沆的大量,不是他人能比得上的,是真宰相。”
欧阳修被谗出守同州,他向皇帝建议把欧阳修留在史馆修书,极力推荐让其编纂《唐书》,并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不负众望,与宋祁等人同心协力,将《新唐书》编纂问世。嘉佑元年(1056)十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知应天府,后又迁刑部尚书,徙陈州。个人藏书丰富,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刘沆书目》2卷,当为其家藏书目,今已佚,其藏书数量不详。
《甘州/八声甘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刘沆。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爱累累、万颗贯骊珠,
特地写幽芳。
想黄昏云淡,夜深人静,清影横窗。
冷澹一枝两叶,笔下老秋光。
参透圆明相,日观开荒。
最是柔髭修梗,映风姿雾质,雅趣悠长。
更淋漓草圣,把玩墨犹香。
珍重好、卷藏归去,枕屏间、偏称道人床。
江南路,后回重见,同话凄凉。
诗意:
这首诗词以甘州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甘州的深情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诗中以写意的笔触表达了甘州的美丽和宁静,并通过描绘黄昏时云淡风轻、夜深人静的景象,以及窗户上清晰的影子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用冷淡的笔调表达了对秋光的感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圆明相(指月亮)的参悟,以及对开荒(指新事物)的观察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甘州的美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用词精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回味。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追求。整首诗词的氛围清幽而凄凉,给人以沉静的感受,让人沉浸在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之中。
这首诗词中还有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如“爱累累”、“冷澹”等,通过对形容词的运用,增强了描绘的效果。同时,诗中还出现了一些意象,如“万颗贯骊珠”、“黄昏云淡,夜深人静”等,使整首诗词更具画面感和表现力。最后两句以对圆明相的参悟和对开荒的观察作为结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使整首诗词更具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甘州美景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它以简练、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思索和回味,展现出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久居深林幽寂中,虽隐德不耀。遇春阳姁妪,笑弹玉指,十倍精神。
笔社备祀,教民美报。时和峁岂,奉本以告。惟照临功,等于载焘。酌献云初,明神所劳。
门墙十五载,每见辱加亲。老至名不立,道乖家转贫。世谁能我及,志欲向公申。剩欲搜诗献,青山恐笑人。
官舍萧然似隐居,一轩秋色伴恬如。深藏宿雨树木暗,高洒夕阳篱落疏。景物静思临水石,光阴闲觉入图书。此心只有云相信,长畔吟魂绕太虚。
中条插远近,黄河泻直斜。蒲坂之城在其涯,渠渠碧瓦十万家。官商工农共扰扰,侯独理斋窗照纱。侯方守边听胡笳,满屋蓄书凡几车。他年不按清商乐,亦莫学种东陵瓜。老系战马向庭下,厨架整娖斋签牙。朝闻鸣鸡夕闻鸦,眼昏秋匣生铜花。儿孙诵习且盈耳,客来休论常山蛇。
平生未信简斋诗,一见韩君更不疑。六月掀篷问溪雪,眼明开遍两三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