晻晻轰轰有物催,端如鬼驾北溟来。
百昌一种得甘雨,蛇不耆干苕卵摧。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甘雨》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晻晻轰轰有物催,
端如鬼驾北溟来。
百昌一种得甘雨,
蛇不耆干苕卵摧。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的形态和效果,表达了对甘雨的赞美之情。诗人将雨形容为神秘而威严的鬼驾,像北方海洋的怒潮一般汹涌而来。甘雨降临后,百姓获得了宝贵的降雨,使得干旱的土地得到滋润,万物苏醒。蛇也不再因为干旱而破损、凋零。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甘雨的气势和效果,通过与鬼驾和北溟等形象的比喻,增强了雨的神秘感和威力。诗人通过描述甘雨的降临,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景仰和对它所带来的福泽的感激之情。甘雨的降临使得百姓的生活得到滋润,蛇也不再受到干旱的困扰,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的思考和赞美。整首诗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甘雨的真挚情感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甘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景仰和对其所带来的善意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名山阅万古,明月来几时。顾游属中秋,万里云雾披。心间境亦静,月满山不移。况兹九曲溪,正漾清涟漪。呼舟星村来,十客琴觞随。此客俱不心,洒落同襟期。居然命钓艇,造席不复疑。陶兀入醉乡,伴我老不羁。临流振衣袂,飒飒刚风吹。银盘转岩阿,两川光渺瀰。崚嶒大王峰,嵌窦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元,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显玉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最至极、翠霭轻分,琼花乱坠,空里结成雯盖。金身玉骨,月帔星冠,符合水晶天籁。清净门庭,圣贤风范,千古俨然常在。愿学人、达此
高阁连城十二栏,西风领客共跻攀。半帘烟雨长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间。雁带秋声归别浦,莺分春色过巴山。当年蛱蝶知谁画,一梦庄周去不还。
儿为王,母为囚,旦舂暮舂无时休。天高地辱日月流,母苦不得从儿游。汉家谋臣张留侯,老人立致商山头。君王轻信羽翼愁,十年身后知安刘,髡钳之人何以留。
兰玉初攀桂,朱银降自天。堂中有一老,物外百三年。紫诰行充栋,霜毛尽满颠。仁人元自寿,端不羡臞仙。
积雨生残稻,苍苔入旧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