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感山十咏》

佛手撑慈航,尚欲济我人。
寄语作舟者,江涛渺无津。

作者介绍

姚勉(一二一六~一二六二),字述之,号雪坡,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授平江节度判官。丁母忧服阕,除秘书省正字,因言事免归。召爲校书郎兼太子舍人,以忤贾似道,被劾爲吴潜党,罢。景定三年卒,年四十七(《豫章丛书》本《雪坡舍人集》末附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本集文及翁序作年四十六)。遗着由姪龙起编爲《雪坡集》五十卷(本集卷首文及翁序)。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八。 姚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宋钞本《雪坡姚舍人文集》(简称影宋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并参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等。底本诗集外之诗及《豫章丛书》多出底本之七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名称:《感山十咏·慈航》
朝代:宋代
作者:姚勉

【中文译文】
佛手撑慈航,
尚欲济我人。
寄语作舟者,
江涛渺无津。

【诗意】
这首诗来自《感山十咏》系列之一,题为《慈航》。诗人姚勉以佛手撑船的形象,表达了一种慈悲的情怀和对人间苦难的关注。诗中寄语作舟者,暗示着诗人期望有人能够承担起拯救他人的责任,同时也反映出江涛广阔无垠、难以渡过的难题。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佛手撑船的意象,将慈悲与拯救的主题融入其中,既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关切,又表现出他对拯救他人的期待。佛手作为佛教文化中的象征,具有慈悲和拯救众生的含义,而将佛手与撑船相结合,更加突出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关注和渴望解救的心情。

诗人姚勉通过"佛手撑慈航"的形象,凸显了他对人间苦难的关注和对拯救他人的渴望。船在诗中象征着拯救,而佛手则是一种象征慈悲和救赎的形象,二者相结合,意味着通过慈悲和拯救之舟,能够解救人们于苦难之中。

诗中的最后两句"寄语作舟者,江涛渺无津",寄语作舟者指向那些有能力和责任去帮助他人的人们,而江涛渺无津则暗示了拯救他人并非易事,需要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关切和对拯救他人的期待,通过佛手撑船的意象,使诗意更加深远。它鼓励人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命运,也要关注他人的疾苦,以慈悲之心去拯救他人,帮助他们渡过困难,从而实现共同的幸福和解脱。

  • 《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

    一原英魄一山藏,回首怀忠道路长。天意未开南北限,要教北学王南方。

  • 《晓晴(一作晚晴)》

    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谿.

  • 《雍熙享先农六首》

    祀惟古典,食乃民天。歆兹洁祀,以应祈年。

  •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其中字数无多少,只是相思秋复春。

  • 《侠客行》

    平生重然诺,意气横高秋。拔剑悲风吼,上马行报仇。报仇向何处,堂堂九衢路。突上秦王庭,直入韩相府。回身视剑锷,血渍霜华薄。敢持一片心,为君摧五岳。五岳即可摧,此心终不灰。耻没儿女手,完质归泉台。

  • 《哭崖山》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