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中,长为子孙忧。
人生百年后,死生两悠悠。
流传至曾玄,恩家竟何许。
孤坟千万禩,莫适谁为主。
嗟哉世间人,小黠而大痴。
惜衣仍忍寒,省口仍忍饥。
一朝大化尽,未免世俗嗤。
存者且偷生,逝者归无期。
眼前一樽酒,劝君且重持。
姜特立(一一二五~?),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爲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未几,除浙东马步军都总管。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八十岁时尚存世。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有《梅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梅山小稿》(简称小稿)。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復灞桥风雪间思也。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鷄肋,不忍弃也。故录之,名曰《续稿》。
《感情效渊明体》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百年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的痴迷和无奈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了人生百年中的忧愁,意味着长时间为子孙担忧和牵挂。接着,诗人又表达了人生百年后死生的无常和漫长之感。这种无奈的感觉在流传至曾玄时达到了巅峰,而关于曾玄的具体情况则引发了对恩家身份的疑问。
诗中出现了孤坟,形容了曾玄的墓地,数量之多使人难以确定主人的身份。这表达了人世间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接下来,诗人对世人的愚昧和痴迷表示叹息,指出世人常常只关注琐碎的小事而忽略了大道理。
诗中还提到了生活的艰辛,如忍受寒冷和饥饿。这些描述表明作者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和辛酸有所触动。然而,即使在一朝大变之后,世俗的人们仍然会嘲笑那些追求真理和超越世俗的人。
在诗的结尾,诗人劝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把握当下的美好,以一樽酒作为象征,寄托了对于享受人生的呼唤和希望。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百年的无常和痛苦,表达了对世人痴迷和困顿的叹息。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把握当下的美好。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诗人传递出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寄来诗卷了无尘,想见家贫道不贫。真复远追前辈味,颇惊顿异去来人。驱车荡荡行须至,破的遥遥见已亲。换骨得仙内丹熟,可须浮海望三神。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从以万马群,旌旃
西汜驰晖过,东园别路长。岁华唯陇柏,春事罢公桑。龟兆开泉户,禽巢闭画梁。更闻哀礼过,明诏制心丧。
张亦有所娶。适经其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以外兄见。夫已诺之,而崔终不为出。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崔知之,潜赋一诗寄张曰:“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竟不之见。后数日张君将行,崔又赋一诗以谢绝之。词曰:“弃置今何道,当
紫菊红萸开犯早。独占秋光老。酝造一般清,比著芝兰,犹自争多少。霜刀剪叶呈纤巧。手捻迎人笑。云鬓一枝斜,小合幽窗,是处都香了。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