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有集鸟,水濶多潜鱼。
未能急期会,乃更谈清虚。
吾家柱下史,不读城旦书。
偶挟一语契,到官十日初。
仙人水雪容,访我云霞居。
扫地荫修竹,引水浇芙蕖。
吏最果不足,丞负良有余。
深文到穴鼠,百巧呈山狙。
从今结绳内,只可禁网疏。
虽非胶西室,有此指南车。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盖公堂》是宋代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虚自然和追求宁静的向往。
译文:
林静中有聚集鸟鸣,
水面宽广多游鱼。
未能匆匆相会,
反而更加谈论虚无。
在我家的史官座下,
不读城旦的书籍。
偶然得一句契合之言,
到官已过了十天。
仙人的容颜如水雪般清秀,
来访我在云霞之居。
清扫地面,为修竹树提供荫凉,
引水浇灌芙蕖花。
官吏们最多也就是能力不足,
而丞相却能承担更多。
深文在洞穴中的老鼠,
百巧呈现在山中的猿猴。
从今以后,结绳内部,
只能禁止网罗的杂念。
虽然不是胶西室(指南方的学府),
却有了这个指南车。
诗意和赏析:
《盖公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宁静和清虚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纷繁世事的疲倦与厌倦,渴望远离尘嚣,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中的林静、水濶、集鸟、潜鱼等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机。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寻找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表现了他对纷繁世俗的疲惫与厌倦。
诗中提到的"清虚",指的是追求心灵的纯净和超越尘世的境地。诗人希望能与人相会,但却更愿意谈论虚无,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清静心境的追求。
诗中还提到了诗人的家中有史官座下,但他不读城旦的书籍,显示了他对世俗权势和功名利禄的冷漠态度。他对修身养性、追求清静的行为更加看重和推崇。
诗中的仙人、云霞、修竹、芙蕖等形象,以及深文的老鼠和百巧的猿猴,都是对自然和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纷繁世事的冷漠和失望。
最后的"结绳内部"和"指南车",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律和寻求方向的努力。诗人希望通过自我约束和内心的引导,排除杂念,远离世俗的纷扰,找到自己的人生指南。
昭代元丰日,云洲致瑞祥。氤氲浮岭表,精彩灿霞光。德政闻名邑,文章冠试场。二人符美应,今古共流芳。
川广片帆悬,轻霞欲暮天。蓼花明远岸,芦叶隐低田。风起青蘋上,云归白鸟前。元多山水意,对此自悠然。
地僻柴桑古,人亡松菊存。不如彭泽吏,归去有田园。
只今年才十六七,风尘荏苒音书绝。胡骑长驱五六年,弊裘何啻连百结。愁对寒云雪满山,愁看冀北是长安。此身未知归定处,漂泊西南天地间。
苏仙行部溧州时,曾赋黄冠白鸟诗。八十炼师犹健在,自锄松下取苓芝。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