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赋杨知县道夫四知堂》

万家即吾庐,一室诚吾身。
空明古肺腑,壁立真天人。
心语驷奔轶,风行牛斗嗔。
吾今亦忘我,何者为一尘。
起看屋角悬,聊当座右箴。
我初衣坏絮,疾驱荆棘林。
针孔与线蹊,老眼亲补纫。
而今著襦袴,左书而右琴。
吾儿亦温饱,鞭箠亡呻吟。
唯馀故时习,诗病山水淫。
会当更祓除,两楠共森森。

作者介绍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卍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爲寺。復至四明,爲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爲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赋杨知县道夫四知堂》是宋代释宝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杨知县道夫的四知堂为题材,通过描绘自身的生活境况和对诗文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清修养性、追求境界的向往。

诗词中写道:“万家即吾庐,一室诚吾身。”这句诗意呼应了诗人超脱尘俗的心境,将万家纷扰归于自己的庐舍,将一室之身看作真实存在的自我。

接着诗人写道:“空明古肺腑,壁立真天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深处感悟和思考的重视,将自己的内心比作古代的肺腑之地,将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天地相通。

诗中还提到“心语驷奔轶,风行牛斗嗔”,这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思绪飞扬,心中的文字随着马的奔驰而流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奔放的向往。

随后,诗人写道:“吾今亦忘我,何者为一尘。”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忘却个人的私欲,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诗词中还有描绘诗人个人生活的片段,如“起看屋角悬,聊当座右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随意对待,将琐碎之物看作座右铭一般,凸显了诗人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儿子已经温饱,“吾儿亦温饱,鞭箠亡呻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幸福的喜悦,也是对自己过去艰辛生活的回顾。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境况和内心感悟,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清修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中还透露出对自由、纯粹和诗文艺术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自然之灵的痴迷。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附:安凤赠别徐侃》

    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

  • 《和人松江》

    尘缨快濯四桥水,曳履却上三高堂。欲按新图买渔具,短蓑篛笠混行藏。

  • 《别雒下一二知己》

    金鼎光辉照雪袍,雒阳春梦忆波涛。尘埃满眼人情异,风雨前程马足劳。接塞峨眉通蜀险,过山仙掌倚秦高。别来无限幽求子,应笑区区味六韬。

  • 《夏旱四首》

    沟堪揭厉难车水,雨怕讥征不入城。沃野燥刚妨种艺,老农歌哭不成声。

  • 《水调歌头(余初入建府,触妓于马上·后于酒边,妓自言,故赋之)》

    雨声深院里,歌扇小楼中。当时飞燕马上,妖艳为谁容。娇颤须扶未稳,腰褭轻笼小驻,玉女最愁峰。掠鬓过车骤,回首意冲冲。宝钗斜,云鬓乱,几曾逢。谁知去三步远,此痛与君同。玉箸残妆谁见,獭髓轻痕妙补,粉黛不须浓。重见为低诉,余恨更匆匆。

  • 《秋夜》

    萍梗何时定,愁怀与夜长。新秋犹逆旅,故国似他乡。老马频嘶草,寒蛩空殷床。思归不成梦,展转及晨光。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