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霜轻雪妒清华,暖日烘时只见花。
天意似怜尘世界,故将茅舍换仙家。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赋梅堂闲吟》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浓霜轻雪妒清华,
暖日烘时只见花。
天意似怜尘世界,
故将茅舍换仙家。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绘梅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抒发了对纯洁、高雅和坚韧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厌倦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浓霜轻雪妒清华”,这里浓霜和轻雪是形容梅花的,它们嫉妒着梅花的清华,暗示梅花的纯洁和高雅。接着,诗人描述了“暖日烘时只见花”,意味着只有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才能看到梅花的美丽。这里的“花”作为代词,既指梅花,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接下来的两句“天意似怜尘世界,故将茅舍换仙家”,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梅花的美丽是天意所赐的,天意似乎怜悯尘世间的繁杂和纷纷扰扰,因此诗人决定将自己的茅舍换成仙家,表达了对超脱尘俗、追求高洁境界的愿望。
整首诗以梅花为载体,通过梅花的形象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纯洁、高雅和坚韧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世俗尘嚣的厌倦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之情。这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具有浓郁的意境和情感。
侵晓登楚山,山峻苦艰陟。半山忽阴晦,举手不可识。跻攀穿云过,赫然见日出。俯视云气中,汹涌浩无极。滉瀁雪海翻,兀硉寒冰立。蛟龙见或没,鬐鬣火旆赤。风雷恣訇磕,万车无辙迹。神君互麾诃,众怪争跳踯。变异从何来,万熊不可测。峰顶日晴明,下方惊雨急。倏尔寂无声,昏翳
丘壑胸中自广居,数椽茅屋小蜗庐。门罗莫谩惊乌鹊,户外曾来长者车。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行尽牛蹊兔迳中,忽逢平野四连空。意随白鹭一双去,眼过青山千万重。近岭已看看远岭,连峰不爱爱孤峰。一丘一岳知何意,疏尽官人著牧童。
古本凌空百尺过,根盘如石铁为柯。浓阴不碍金莲座,虚籁犹传玉树歌。倦客解衣频徙倚,老禅卓锡定摩挲。云门寺里梁朝柏,身上苔痕想更多。
万物久如渴,三冬一向晴。时无腊雪下,夜有瑞雷鸣。休咎占天意,悲欢见物情。山禽何所感,烂熳作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