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得断碣,偃卧败壁阴。
莓苔入破字,欲读不易寻。
姓字驳难辨,展转风雨侵。
尘穴夏蛙宿,草盛秋虫吟。
田夫煅可砺,老妇寒可砧。
伊非浮图家,岁月徒骎骎。
予闻岐阳鼓,篆法抵万金。
存者十止九,太息涕泗霪。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歷一府三州,皆爲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爲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着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爲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爲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干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赋古碑》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黄庶。这首诗描写了一块被损毁的古碑,表达了岁月更迭和兴衰消长的主题。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古寺获得一块断裂的碑碣,
它躺卧在一堵破败的墙壁的阴影中。
莓苔已经侵入破裂的字迹,
想要读懂它并不容易。
姓和名字已经模糊难辨,
经历了风雨的侵蚀和变迁。
破碑的下方是夏天青蛙的住所,
而在茂盛的草丛中秋天的虫儿吟唱。
农民劳作可以磨砺他们的身心,
老妇人在寒冷中敲打着砧板。
这些都不是富家子弟追求的浮华图景,
岁月只是不停地匆匆流逝。
我听说过丘处机用篆书刻制的鼓,
它的价值堪比万贯金银。
存世的古碑只有十分之九,
这让我不禁悲叹,泪水如雨。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一块断裂的古碑,表现了岁月更迭和兴衰消长的主题。古寺中的墙壁已经破败,碑碣躺卧在阴影中,显示了古迹凋零的景象。莓苔进入破碑的字迹,使得字迹模糊难辨,隐喻了时间的侵蚀和记忆的模糊。
诗中提到了夏天的蛙声和秋天的虫鸣,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感叹。农民劳作和老妇人敲砧板的画面,呈现出朴实的生活场景,与浮华的图景形成对比,强调了平凡生活的价值。
最后,作者提到了丘处机用篆书刻制的鼓,将其与万贯金银相提并论,展示了篆书的价值和影响力。然而,存世古碑只有十分之九,这让作者感到悲叹,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珍惜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词以古碑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古迹的凋零、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平凡,表达了对岁月变迁和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感慨。
独行东孤茅茨屋,回望西墙竹树坡。愁杀曛黄归路远,兵残人少髑髅多。
别驾无才堪展骥,解印来归私自喜。意欲息肩犹未能,政坐文穷巧为崇。凫仙倾盖如旧知,冰玉清言心可洗。况逢父老夸长官,抚字有恩论骨髓。俶装暂去桃李阴,遽勤饮饯枉车骑。自怜孤冷仍数奇,诸公荐口颇难启。溪上只今梅未花,归时春燕定成垒。妙语吹嘘恐过情,甚惭绿绮奏山水。
李子别上国,南山崆峒春。不闻今夕鼓,差慰煎情人。赵壹赋命薄,马卿家业贫。乡书何所报,紫蕨生石云。长安玉桂国,戟带披侯门。惨阴地自光,宝马踏晓昏。腊春戏草苑,玉輓鸣qX辚。绿网缒金铃,霞卷清池漘.开贯泻蚨母,买冰防夏蝇。时宜裂大袂,剑客车盘茵。小人如死灰,心切
洞户掩秋深,画桥横晚静。嫋嫋芙蓉风,池光弄花影。怀我白鸥边,锦帐缭千顷。明河拍岸平,红绿染天镜。钓船无畔岸,收拾入簿领。墙籓束院落,寒窘令人瘿。
宿雨初晴,花艳迎阳,槛前如绣如绮。向晓峭寒轻,窣真珠十二。正朝曦、桃杏暖,透影帘栊烘春霁。似暂隔、祥烟香雾,朝仙侣庭际。更值迟迟丽日。且休约寻芳,与开瑶席。未拟上金钩,尽围红遮翠。命佳名、坤殿喜,为写新声传新意。待向晚、迎香临月须卷起。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