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鬬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復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藁。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中文译文:
帝都里的金茎已经离开,扶风的石柱却靠近。
山川仍然变化不已,行路之人只觉得悠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象,皇帝迁徙使得帝都的氛围有所改变。诗中的“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暗喻了当时唐代皇帝的迁徙行为,反映了政治和权力的变迁。而“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川的不变以及行路途中的愉悦和自在之感。通过对政治变迁和自然景观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首诗描绘了帝都的变幻和人事的无常,以及大自然的恒久和宁静。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变幻世事的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复杂的主题,给人以深入思考的空间,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感悟,展示了王勃独特的才华和洞察力。
人图作元夜,剪纱累红莲。天欲下膏泽,万瓦飞流泉。烧灯雨何损,不过市井喧。春若无此雨,从谁觅丰年。痴儿騃女临管弦,见雨不止意缺然。百知灯光祗照夜,山下一犁知几钱。人间万事有轻重,况是作止当从天。
心术刑名太刻残,网深文峻众心寒。仓忙客舍无归处,始悔当年法欠宽。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凄。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麑。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墨客钟张侣,材高吴越珍。千门来谒帝,驷马去荣亲。吏邑沿清洛,乡山指白蘋.归期应不远,当及未央春。
历江海,入此土,万水千山同一路。来时无物去时空,稽首牟尼悉加护。
千株守红死,一点反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