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苍苍江水长,鸿雁北去随春阳。
天寒野暗烟树湿,雨急风高惊断行。
前飞一雁鸣且顾,后飞一雁悲独翔。
伤心极目暮云碧,兄弟南北俱相望。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风雁行》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以风雁为主题,通过描绘风雁南北迁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离散和别离的伤感之情。
诗词中文译文:
闽山苍苍江水长,
鸿雁北去随春阳。
天寒野暗烟树湿,
雨急风高惊断行。
前飞一雁鸣且顾,
后飞一雁悲独翔。
伤心极目暮云碧,
兄弟南北俱相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中飞翔的雁群为写景,展现了季节更迭和离散别离的情感。诗的开篇描述了苍茫的闽山和长长的江水,为后文的离别之情营造了氛围。接着描绘了北方的鸿雁随着春阳而向北飞去,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
第三、四句通过描绘寒冷的天气和大风的刺骨,以及飞雁在逆境中的艰难飞行,突出了离别时的困苦和不舍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两只雁的行为,前飞的雁回头鸣叫,似乎在向后方的伴侣告别,而后飞的雁则孤独地飞翔着,表达了离散和别离的悲伤之情。
最后两句以伤心的视角望向远方的暮云,暗示着诗人的离愁别绪。"兄弟南北俱相望"表达了诗人与亲人和朋友的离散之苦,他们身处南北两地,彼此相望却无法相聚。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风雁南北迁徙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散和别离的深切感受,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人情与自然景物相互映衬的意境。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年踰关百颇酸心,眼底朋俦试选抡。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閒人。北窗高卧那非乐,南阮甘贫只任真。却喜生无荣辱事,底须姓字动朝绅。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