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三间一雹云,此窝真足养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
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
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方逢振,字君玉,淳安(今属浙江)人。逢辰弟。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歷国史实录院检阅文字、太府寺主簿。宋亡,于石峡书院聚徒讲学。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一二八七)诏朝,不赴,学者称山房先生。有《山房集》,已佚;今存《山房遗文》一卷。事见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凤潭精舍偶成》是宋代方逢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茅屋三间一雹云,
这个小茅屋下雪花飞舞,
此窝真足养吾神。
这个住所真够养育我的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
不知逐鹿时断掉蛇的手,
但见落花啼鸟春。
只看见落花和鸟儿的声音,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石几梅瓶添水活,
石几上的梅花瓶里加满水,焕发生机,
地炉茶鼎煮泉新。
地炉上的茶鼎煮沸清泉,焕发新意。
古今天地何穷尽,
古代和现代,天地之间的变迁无穷无尽,
愧我其间作散人。
我在其中自愧身份为一名隐士。
诗意和赏析:
《凤潭精舍偶成》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诗中的茅屋、落花、鸟儿、石几、梅瓶、地炉等形象都展示了隐士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的敏感。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隐士的居所,茅屋中下雪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宁静和纯净。接着,诗人提到逐鹿和断蛇,这些隐喻着世俗的权力斗争和战争,而隐士却远离这一切,只专注于自然的美好。随后,诗中的落花和啼鸟又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人带来希望和新生。
诗的后两句描述了隐士的生活细节,石几上的梅花瓶加满水,地炉上的茶鼎煮沸清泉,都展示了隐士对自然的关怀和热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变迁的思考,他自愧身份为一名隐士,但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和意义。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表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纯净和自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出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隐士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向往。
东山石上茶,鹰爪初脱韝,雪落红丝磑,香动银毫瓯。爽如闻至言,余味终日留,不知叶家白,亦复有此不?
几树桃花相映开,主人归路入天台。凭谁寄语玄都观,前度刘郎不更来。
圣朝稽古,崇兹武经。礼交乐举,于神之庭。嘉粟旨酒,既乡芳声。永严列象,剑为簪缨。
一冬无雪麦方病,细雨迎春岁有望。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瘦田未足终年计,浊酒谁供清旦尝。赖有真人不饥渴,闭门却扫但焚香。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闲。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东风已绿瀛洲草。画楼帘卷清霜晓。清绝比湖梅。花开未满枝。长天音信断。又见南归雁。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