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言洞好定非虚,只愁诗佳洞不如。
两脚若能随杖屐,一生何用更轩车。
听风听水纵横说,随醉随醒烂漫书。
不解九重城里路,有人尘土化衣裾。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风水洞》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你说洞穴好得不虚,我只担心洞穴无法容纳美妙的诗篇。如果我能随杖屐四处游走,一生何需奢华的马车。听风听水,它们诉说着自由自在的故事。随着醉酒和清醒,写下浪漫的文字。我无法理解九重宫殿中的道路,有人却化尘土为衣裳。
诗意:
《风水洞》表达了诗人项安世对自由自在、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诗人认为洞穴本身并不重要,而是担心无法在洞穴中创作出优美的诗篇。他希望自己可以随着杖屐自由地穿梭,不需要奢华的马车。他聆听自然的声音,如风声和水声,它们自由地述说着各自的故事。无论是陶醉还是清醒,他都会写下充满浪漫情怀的文字。然而,诗人承认自己无法理解城市中繁忙的街道,有人却能将尘土化作衣裳,暗示了他对尘世纷扰的疏离和对简朴生活的渴望。
赏析:
《风水洞》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项安世对自由和简朴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洞穴和自然的描绘,以及对城市和尘世的对比,展现了他的理想和价值观。诗人对洞穴的评价是“好得不虚”,强调了洞穴的实用性和真实性,但他仍然担心洞穴无法满足他的创作欲望。他希望能够随着杖屐自由地行走,抛开世俗的束缚。他倾听风声和水声,感受自然的真实和纯粹,通过醉酒和清醒的状态,写下充满激情和浪漫情怀的文字。然而,诗人意识到自己与城市的距离,无法理解城市中的纷扰和繁忙,而有人却能从中获得满足。这种对城市和尘世的疏离感,强调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自然和清修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