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江城近,双旌五马过。
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
松竹闲僧老,云烟晚日和。
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
李嘉祐,字从一,赵州人。天宝七年擢第,授秘书正字。坐事谪鄱江令,调江阴,入为中臺郎。上元中,出为台州刺史。大历中,復为袁州刺史,与严维、冷朝阳诸人友善。为诗丽婉,有齐梁风。集一卷,今编诗二卷。
韦润州游鹤林寺,江城附近的一座野寺,
两面挂着双旌,五匹马奔过。
僧的禅心胜过任何耻辱的忍受,
他用梵语向多罗问题追问。
松树和竹子,老僧人优哉游哉,
云烟和晚霞交相辉映。
回家的路经过寒静的池塘,
清脆的磬声穿过微波。
译文:
陪同韦润州游览鹤林寺,
寺庙在江城附近,离城很近。
寺门两边挂着双旌,五匹马奔驰而过。
僧人的禅心能够超越一切侮辱的忍受,
他用梵语向多罗提问。
松竹是在寺庙中格外安静的地方,
老僧人悠闲地品味生活,
云烟和晚霞共同映衬着寺庙。
离开寺庙,经过寒静的池塘,
清脆的磬声隔着微波传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游览鹤林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景象。诗人以简练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禅宗的理解和赞美。
诗中描绘的鹤林寺是一座位于江城附近的野寺,与城市相近却能保持一片宁静。寺门上挂着双旌,象征寺庙的尊严和庄严。五匹马匆匆奔过,展示了城市的繁忙和寺庙的清静之间的对比。
诗人通过描写禅僧的禅心,赞美了禅宗的境界。禅心超越了一切侮辱和忍受,使人能够超脱纷扰,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诗人用梵语和多罗对话,展示了禅宗的智慧和深度。
诗中的松竹、云烟和晚霞等自然意象,烘托出寺庙的宁静和美丽。老僧人闲适地游荡在松竹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宁静。云烟和晚霞交相辉映,渲染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色。
最后,诗人描述了回家的路途。经过寒塘,清脆的磬声隔着微波传来,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这符合佛教的教义,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平和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寺庙的宁静和禅宗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从而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平和的追求。
整首诗词旨在向读者传达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平和的理念,通过描写寺庙、禅心、自然景色等来表达诗人对禅宗境界和宁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同时,通过对比城市繁忙与寺庙宁静的对比,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棐几砚涵鸲鹆眼,古奁香斮鹧鸪斑。绝知造物殷懃意,成就衰翁到死闲。
姑孰上人溪上居,碧松摇雨晚凉初。谁将六角竹枝扇,来问羲之觅草书。
顾步方塘上,西郊日渐曛。归心临远渡,晚色在间云。垅势蜂腰接,谿流燕尾分。田歌知有意,丰美谢明君。
春寂寂。节物又催寒食。楼上卷帘双燕入。断魂愁似织。门外雨余风急。满地落英湿。好梦惊回无处觅。天涯芳草碧。
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