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祥汉律,求比礼三千。
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
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
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奉和御製读后汉书诗》是宋代夏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汉朝的赞美和对治理国家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君主的期望和对社会道德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昭公祥汉律,求比礼三千。
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
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
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诗意:
这首诗词以汉代的昭公为背景,表达了对汉朝治理的赞美。它提到了汉朝的法律制度庄严而公正,追求礼仪之道。治理国家不仅要有严谨的法律,还要有深入人心的文化教育,以培养人们的品德修养。在这种法治和文化的双重呵护下,国家能够实现宽容平和,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同时,作者也强调了贤臣辅佐君主的重要性,称赞那些有杰出才能和忠诚品德的臣子。最后,作者认为只有实行仁政和理性的统治,才能带来吉祥如意的征兆。
赏析:
这首诗词以明净的语言和简练的表达,表达了作者对于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期望。它通过对汉朝治理的赞美,强调了法治、文化教育、宽容平和和贤臣辅佐的重要性。诗中透露出对于仁政和理性统治的渴望,认为只有这样的治理方式,才能带来吉祥和幸福。整首诗词既是对过去伟大时代的赞美,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期望和反思,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安流倏忽起奔湍,非雨非风势使然。尽道川流能险恶,不知世有险于川。
吾乡人物,散处川陆。岂无艇民,生而清穆。亦既从师,步趋随逐。亦既穷经,访寻归宿。
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慳。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想见落诗笔,字字漱龙兰。
飒飒旱天雨,凉风一夕回。远寻南亩去,细入驿亭来。蓑唱牛初牧,渔歌棹正开。盈庭顿无事,归思酌金罍。
隽手芥拾紫,忠肝蒲伏青。婴龙云气直,缚虎雪毛腥。炊枕梦何短,书棺名更馨。眇然人物几,墓草涕交零。
干将补弊履,铅刀割全牛。千金市骏骨,鼓车役骅骝。薛烛已云远,伯乐不可求。此理难致诘,吾其赋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