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洗虽骁勇,忠规讵可轻。
石城尝力战,黟歙本连盟。
京口殊动茂,临川叛寇惊。
既能明号令,何惜雾宽玉。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奉和御製读陈书》是宋代诗人夏竦所作,该诗描绘了历史上的一场战争。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洗虽骁勇,忠规讵可轻。
石城尝力战,黟歙本连盟。
京口殊动茂,临川叛寇惊。
既能明号令,何惜雾宽玉。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历史上的战争,具体情节不详。诗人表达了对参与战斗的将士的敬佩,称赞他们的勇猛和忠诚。诗中提到的地名,如灵洗、石城、黟歙、京口和临川,暗示了战争覆盖的广泛区域。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将领明智决策和号令的称赞,认为即使在迷雾笼罩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辜负玉帛之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战争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勇猛将士的敬佩之情。诗中使用了一些地名,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和战争的广泛覆盖面。诗人通过对将领明智决策和号令的称赞,突出了他们在困难环境下的智慧和才干。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即这些将领不会因为迷雾而迷失方向,而是能够保持冷静和清晰的判断。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对战争中的英勇行为和领导才能的赞美,展现了夏竦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思考。
一原英魄一山藏,回首怀忠道路长。天意未开南北限,要教北学王南方。
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谿.
祀惟古典,食乃民天。歆兹洁祀,以应祈年。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其中字数无多少,只是相思秋复春。
平生重然诺,意气横高秋。拔剑悲风吼,上马行报仇。报仇向何处,堂堂九衢路。突上秦王庭,直入韩相府。回身视剑锷,血渍霜华薄。敢持一片心,为君摧五岳。五岳即可摧,此心终不灰。耻没儿女手,完质归泉台。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