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奉和御製笔歌》

製之精兮汉宫之双管,锋之妙兮赵国之修毫。
自承掌握济群用,觚与椠兮难施劳。
古今冈不达,淑慝将何逃。
深仰玉蟾均砚滴,讵惭金马制书刀。
颉皇观迹虫篆兴,纤端积润八体成。
寫图始告姬公瑞,错宝终传路扈名。
上圣惟聪炳帝文,宸章奎画冠生民。
洒翰翠珉垂睿式,珥彤丹地宠儒臣。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奉和御製笔歌》是宋代夏竦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赞颂御制的笔为主题,表达了笔的精妙和其在政治、文化上的重要作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製之精兮汉宫之双管,
锋之妙兮赵国之修毫。
自承掌握济群用,
觚与椠兮难施劳。
古今冈不达,
淑慝将何逃。
深仰玉蟾均砚滴,
讵惭金马制书刀。
颉皇观迹虫篆兴,
纤端积润八体成。
寫图始告姬公瑞,
错宝终传路扈名。
上圣惟聪炳帝文,
宸章奎画冠生民。
洒翰翠珉垂睿式,
珥彤丹地宠儒臣。

这首诗词充满了对御制笔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这支笔的精湛工艺,将其比作汉宫的双管笛、赵国的细毫,展示了其锋利而精妙的特点。夏竦自豪地表示,他能熟练地运用这支笔,服务于众多领域,但对于制作这支笔的艰辛却不敢忽视。

诗词中提及了古今的文人墨客未能企及的高度,表达了对文化传承中的挑战与压力。玉蟾均砚是传说中的宝物,金马制书刀则象征着高超的书法技艺,夏竦以此自谦自己的才能。他将自己的创作与颉皇观、虫篆等古代文化符号相联系,强调了自己精湛的书写技巧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最后几句诗中,夏竦谈到了自己的作品,向姬公瑞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并希望能够传承下去。他将这些作品比作珍宝,将自己的名字传扬开来。在最后两句中,夏竦赞美了皇帝的智慧和才华,认为皇帝的作品能够影响和引导民众。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被赐予宠爱,成为受人尊崇的文人。

整首诗以对御制笔的歌颂为主题,通过对笔的精湛工艺和自身才能的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艺术传承的追求。夏竦以自己的作品向古代文化中的伟大人物致敬,并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够在后世传扬,为社会作出贡献。

  • 《清平乐》

    水仙装束。风致清逾淑。春竟枝头添萼绿。要与梅花仲叔。生红从此羞颜。甘同桃李漫山。不是冥鸿过尽,情教衔子荆蛮。

  • 《怀同舍石天民编修》

    山阴不得见,见期在东阳。东阳忽岁华,欲往又阻长。贻书辄无报,有便复寄将。以君懒於书,我岂望得当。永怀十年别,动止曾莫详。君貌今何如,孰与我老苍。就使白发同,脚力谁弱强。日饭米多少,饮酒可几觞。尚能甘寝耶,比之昔对床。嫂氏亦晚景,吾妇伯姊行。为君过客频,膏沐

  •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新亭未有客,竟日独何为。趁暖泥茶灶,防寒夹竹篱。头风初定后,眼暗欲明时。浅把三分酒,闲题数句诗。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

  • 《除夕作》

    四十九年今日到,来欢往戚是欤非。床头周易有深意,自此恐须三绝韦。

  • 《筠州张氏追远堂》

    惨淡佳城侧,穹隆百尺堂。岁时如过隙,松柏已成行。玉笋登盘美,琼醅入奠香。英灵似明月,时到此山傍。

  • 《题悬溜岩隐者居》

    世人如要问生涯,满架堆床是五车。谷鸟暮蝉声四散,修篁灌木势交加。蒲葵细织团圆扇,薤叶平铺合遝花。却用水荷苞绿李,兼将寒井浸甘瓜。惯缘嶮峭收松粉,常趁芳鲜掇茗芽。池上树阴随浪动,窗前月影被巢遮。坐云独酌杯盘湿,穿竹微吟路径斜。见说公卿访遗逸,逢迎亦是戴乌纱。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