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跸三乘启,星舆六辔行。
登高凌宝塔,极目遍王城。
神卫空中绕,仙歌云外清。
重阳千万寿,率舞颂升平。
萧至忠(?-713年),兰陵(今山东兰陵)人,唐朝宰相,秘书少监萧德言曾孙。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皇舅房,早年曾任畿尉,后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因依附武三思被擢升为御史中丞,改任吏部侍郎。景龙元年(707年),萧至忠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龙三年(709年),升任侍中,依附于皇后韦氏。唐隆政变后,萧至忠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刑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开元元年(713年),萧至忠与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结果事情泄露。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萧至忠伏诛。
萧至忠早年曾在伊阙县、洛阳县担任县尉,后改任监察御史。704年(长安四年),萧至忠因弹劾宰相苏味道赃贪,被越级擢升为吏部员外郎。
705年(神龙元年),萧至忠因依附梁王武三思,升任御史中丞。后来,萧至忠又弹劾祝钦明、窦希玠与李承嘉,改任吏部侍郎,仍兼御史中丞。
707年(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但最终兵败被杀。宰相宗楚客趁机诬陷相王李旦也参与兵变,唐中宗便命萧至忠审理。萧至忠哭诉道:“此前,天后欲立相王为太子,相王数日不食,请求让于陛下,其德行天下皆知。如今陛下贵为天子,怎么容不下一个弟弟呢?而要信人谗言。”唐中宗这才作罢。不久,萧至忠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
709年(景龙三年),萧至忠升任侍中,监修国史,不久又改任中书令。当时,宰相宗楚客、纪处讷结党营私,韦巨源、杨再思、李峤只求自保,无所匡正。萧至忠起初坚守本职,受到时人的尊重,后来也依附于韦氏,将女儿嫁给韦皇后的表弟,甚至为死去的女儿与韦后的弟弟结冥婚。
710年(景云元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不久,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萧至忠被贬为晋州刺史。当时,太平公主权倾朝野,萧至忠便主动投靠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认为萧至忠的儿子在唐隆政变中遇害,他一定会心存怨望,可以帮助自己,便把他召回京师,任命为刑部尚书、中书令,封酂国公。
对于萧至忠依附太平公主的行为,很多人都进行反对。萧至忠的妹夫华州刺史蒋钦绪曾对他道:“凭您的才学,何必担心日后不能飞黄腾达!最好不要作非分之想,钻营求官。”萧至忠不听。蒋钦绪叹道:“萧家九代卿族,至此一朝族灭,实在是可悲呀!”后来,萧至忠从公主府中出来,恰巧遇到宋璟。宋璟道:“这不是我对您所期望的。”萧至忠讪笑道:“宋生说得很对!”说完便催马离去。
712年(先天元年),唐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713年(开元元年),太平公主与萧至忠、窦怀贞、岑羲、崔湜、薛稷等人密谋废立,决定在七月四日发动兵变,由常元楷、李慈率羽林军闯入武德殿,萧至忠则与窦怀贞、岑羲在南衙举兵响应。不料唐玄宗提前得知消息,抢先平息兵变。萧至忠逃入南山,数日后被捕伏诛,家财也被抄没。
萧至忠虽因谋反被杀,唐玄宗对他仍很欣赏。后来,唐玄宗任命源乾曜为宰相,对高力士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提拔源乾曜吗?我觉得他很像萧至忠。”高力士问道:“萧至忠不是辜负了陛下吗?”唐玄宗道:“萧至忠是治国之才,只是晚年做了错事而已,他起初不是非常贤能吗?”
中文译文:
九月九日登上慈恩寺浮图,奉和应制。
天跸之上启动三辆神车,星舆的六匹马匹行进。
登上高塔俯瞰,眺望遍及王城全景。
神明卫士环绕空中,仙人的歌声来自云外清凉之处。
重阳节庆祝长寿,引领众舞祝贺平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九月九日登上慈恩寺浮图为背景,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情景。萧至忠运用了华丽而富有节奏感的描写,表达对九月九日这一重阳佳节的庆祝与歌颂。他描绘了神明和仙人贯穿于整个景象中,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诗中的“天跸三乘启,星舆六辔行”是在描述神车的华丽和庄严,象征着吉祥和神秘力量的到来。接下来,作者将视线从高塔上延伸,俯瞰王城全景,展现出壮丽的景色。
诗的结尾,“重阳千万寿,率舞颂升平”以明朗而欢快的语气表达了对重阳节的庆祝,并借此祈求国家的繁荣昌盛。
整首诗意境深远,华丽而庄严,充满了对宏伟景象和节日庆典的热爱与赞美。通过描绘神明和仙人,诗句营造出一种恢弘神奇的氛围,给读者带来欢愉而愉悦的阅读体验。
新烟初试花如梦,疑收楚峰残雨。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游情最苦。早柔绿迷津,乱莎荒圃。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澹月秋千,幽香巷陌,愁结伤春深处。听歌看舞。驻不得当时,柳蛮樱素。睡起恹恹,洞箫谁院宇。
曾记窗蝇古德诗,笑渠未有出头时。蓦然撞破窗间纸,透出虚空未是迟。
马上览春色,丈夫惭泪垂。一生看却老,五字未逢知。酒力不能久,愁根无可医。明年到今日,公道与谁期。
暝色千村静,遥峰带浅霞。荷锄归别墅,乞火到邻家。疏鼓闻更远,昏灯见字斜。小轩风露冷,自起灌兰花。
秋云低结乱山愁,千顷银波疑不流。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
天地之心万物灵,世间难得是人身。面前放过知何限,好与光明做一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