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谱儿童岁,为僚一再秋。
初闻消息报,已作别离忧。
急雪将无路,寒江欲断流。
相逢宁易得,端为小迟留。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奉贺陈圣予》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合谱儿童岁,为僚一再秋。
初闻消息报,已作别离忧。
急雪将无路,寒江欲断流。
相逢宁易得,端为小迟留。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深情和忧伤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圣予的祝贺和别离之情。诗人对陈圣予的成长和离别感到伤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相会的期望和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首句以"合谱儿童岁"来描绘陈圣予的成长,暗示着他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与诗人有着深厚的友情。"为僚一再秋"表达了他们相处的时间已经有很多个秋天了,友情已经历久弥坚。
接下来,诗人提到他初次听到陈圣予的消息时,心中已经涌起了别离的忧愁。"急雪将无路,寒江欲断流"这两句是诗人的感叹之词,暗喻了陈圣予离去的迅速和离别之痛。雪意味着离别的严寒,寒江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两者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最后两句"相逢宁易得,端为小迟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渴望和期待。诗人希望能够再次与陈圣予相遇,但他也意识到相逢并不容易,因此希望陈圣予能稍作停留,与他再次相聚。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诗人通过描绘友情的深厚和别离的忧伤,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珍惜友情和珍贵时光的思考。
晓出东郊回,路穿桑拓林。人耕新雨地,寺隐半岩阴。远目穷天宇,和风爽醉襟。停骖顾遗老,同是劝农心。
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湖上四时看不足,惟有人生飘若浮。解颜一笑岂易得,主人有酒君应留。君不见钱塘宦游客,朝推囚,暮决狱,不因人唤何时休。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试令江湖处城市,却似麋鹿游汀洲。高人无心无不可
穹壤纷众羽,固有仁不仁。鸮凤虽异性,同为阴阳根。惟彼希有鸟,於禽集大成。力可振海岳,翂翐似无能。鲲鹏侈变化,比予尔何曾。群鷇偃下风,举受翼卵恩。万里不足飞,千载始一鸣。远之不可疏,即之不可亲。地维缺不震,天柱拆不惊。安得以宠辱,而能累其身。世固有大物,天地
云上山椒鸣竹鸡,愁行客路踏青泥。穷人也得天调护,乞与新晴可杖藜。
暑退人体轻,雨馀天色改。荷珠贯索断,竹粉残妆在。高僧扫室请,逸客登楼待。槐柳渐萧疏,闲门少光彩。
仁里古湘川,颁条命隽贤。腰垂丈二组,身下九重天。山水登临思,庭闱喜懼年。官曹郎位宿,衣袂御鑪烟。记事成新史,赓歌有雅篇。为贪驱弩矢,不從泛楼船。治道山阴卒,离群藏室仙。衡阳无过雁,尺素若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