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埋树林远,雨添山色重。
我马自知行,秋风更相送。
悠悠邹鲁间,此意将谁共。
明朝是别离,想此如残梦。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奉高道中作》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云埋树林远,
雨添山色重。
我马自知行,
秋风更相送。
悠悠邹鲁间,
此意将谁共。
明朝是别离,
想此如残梦。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在高山道路上的行程和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云雾笼罩的树林和雨水增添的山色,表达了远离尘嚣的宁静和自然景色的美丽。
诗中的"我马自知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程的自信和坚定。秋风的吹送则象征着离别的情感,暗示着诗人即将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
"悠悠邹鲁间,此意将谁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索和疑问。邹鲁是指鲁国和邹国,这里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故乡。诗人在思考自己的离别之情,不知道有谁能够共享他的感受。
最后两句"明朝是别离,想此如残梦"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明朝指的是明天,也可以理解为未来。诗人意味深长地表示,对于即将离开的事情,他感到仿佛是在做一个残缺的梦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离别和思念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寄来诗卷了无尘,想见家贫道不贫。真复远追前辈味,颇惊顿异去来人。驱车荡荡行须至,破的遥遥见已亲。换骨得仙内丹熟,可须浮海望三神。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从以万马群,旌旃
西汜驰晖过,东园别路长。岁华唯陇柏,春事罢公桑。龟兆开泉户,禽巢闭画梁。更闻哀礼过,明诏制心丧。
张亦有所娶。适经其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以外兄见。夫已诺之,而崔终不为出。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崔知之,潜赋一诗寄张曰:“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竟不之见。后数日张君将行,崔又赋一诗以谢绝之。词曰:“弃置今何道,当
紫菊红萸开犯早。独占秋光老。酝造一般清,比著芝兰,犹自争多少。霜刀剪叶呈纤巧。手捻迎人笑。云鬓一枝斜,小合幽窗,是处都香了。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