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计日作放生,薄俸时分及鱼鸟。
别来湖山幽绝处,下者遨游上轻矫。
西归短棹送春波,忍见长鱼困莺绕。
修鳞戢锦纷半破,健尾舒红时一掉。
不惟咫尺迷藻苹,正恐须臾觜葱蓼。
吾曹仁术随所用,圉圉洋洋谁不晓。
耻与鸡虫较得失,况乃牛羊分大小。
只今命脱猛火燃,不用口衔明月皎。
临流祝鱼从此去,弹指冤亲一时了。
要将头角动风雷,未厌藏身且深渺。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放鱼》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放鱼》中文译文:
三的计日作放生,
薄俸时分及鱼鸟。
别来湖山幽绝处,
下者遨游上轻矫。
西归短棹送春波,
忍见长鱼困莺绕。
修鳞戢锦纷半破,
健尾舒红时一掉。
不惟咫尺迷藻苹,
正恐须臾觜葱蓼。
吾曹仁术随所用,
圉圉洋洋谁不晓。
耻与鸡虫较得失,
况乃牛羊分大小。
只今命脱猛火燃,
不用口衔明月皎。
临流祝鱼从此去,
弹指冤亲一时了。
要将头角动风雷,
未厌藏身且深渺。
《放鱼》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放生鱼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怜悯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诗人在薄俸的时刻,特意选择了一个幽绝的湖山,进行了一次放生活动。他欣赏着下游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上空的鸟儿翱翔盘旋,感叹它们的轻灵和自由。他划着短小的船只,送走了游向西方的春天的波浪,但心中却难以忍受长鱼被莺儿绕困的情景。诗人注意到鱼儿的鳞片已经破损,尾巴上的红色已经褪去一半。他担心这些鱼儿在一片茂密的水草中迷失方向,害怕它们可能会被嘴角尖锐的葱蓼所伤害。诗人认为,善良之心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施展,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一点。他表示,与鸡虫之间的得失相比,牛羊的大小更加无足轻重。诗人将自己的命运与猛烈的火焰相比,他不再需要嘴里含着明亮的月光来照亮前路。他在河流边祝福这些被放生的鱼儿,以一瞬间的时间摆脱了冤屈。他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引起风雷的动荡,并且不会厌倦于藏身于深远的虚幻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放生鱼鸟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怜悯之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善举,给予这些生灵以自由和生存的机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鱼儿与莺儿的交融,以及鳞片和尾巴的变化,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易逝。诗人的思考也超越了个体的命运,他将其与更大的宇宙相对《放鱼》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放鱼》中文译文:
三日计算后放生,
薄俸时分放鱼鸟。
离开来时幽静的湖山,
下游的鱼儿自在地游动,上空的鸟儿翱翔自如。
船只划向西方送走春天的波浪,
虽然不忍心看长鱼被莺儿困扰。
鱼儿的鳞片已经破损,
尾巴上的红色逐渐褪去。
不仅仅是近在咫尺的迷人水草,
还担心它们会触碰到尖锐的葱蓼。
我们的仁术随着实际需求而施展,
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
与鸡虫相比,我们不屑于争得利失,
更何况是牛羊的大小。
现在我们已经脱离猛烈的火焰,
不再需要嘴中含着明亮的月光。
在水流中祝福鱼儿离去,
一瞬间消除冤屈。
我们希望展现出头角,动荡风雷,
并且不满足于被埋藏在深渺之中。
《放鱼》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放生鱼儿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怀和怜悯之情。诗人在薄俸的时刻,特意选择了一个幽静的湖山,进行了一次放生活动。他欣赏着下游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上空的鸟儿翱翔自如,感叹它们的轻盈和自由。诗人划着小船,送走了游向西方的春天的波浪,但他心中不忍看到长鱼被莺儿困扰的情景。
诗人注意到鱼儿的鳞片已经破损,尾巴上的红色逐渐褪去。他担心这些鱼儿会迷失在近在咫尺的水草中,更担心它们会触碰到尖锐的葱蓼受伤。诗人认为,善良之心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而施展,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一点。他表示,与鸡虫相比,我们不屑于争取得失,更何况是牛羊的大小。
诗人宣称他们已经脱离了猛烈的火焰,不再需要嘴中含着明亮的月光来指引前路。他在水流中祝福这些被放生的鱼儿,一瞬间消除它们的冤屈。诗人希望展现出头角,动荡风雷,并且不满足于被埋藏在深渺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放生鱼儿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怜悯之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善举,给予这些生灵以自由和生存的机会。诗人以细腻的笔
挺挺长松施女萝,平生能得几相过。繐帷远辱双絇临,泪眼犹瞻两鬓皤。曾未经年成契阔,至今一恸竟蹉跎。吉人已矣难重见,山口悽悽薤露歌。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
惆怅烟郊晚,依然此送君。长河隔旅梦,浮客伴孤云。淇上春山直,黎阳大道分。西陵倘一吊,应有士衡文。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清歌不是世间音,玉殿尝闻称主心。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系马操舟问◇师,却疑淮口挂帆时。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