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
泥空终日着,齐物到头争。
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
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放言》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
泥空终日着,齐物到头争。
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
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人生境遇的淡然态度和自我追求的精神。作者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已经获得了内心所期望的宁静和快乐,不再受到外界的优待或打击所惊扰。他认为纷繁世事只是泥沙,终日奋斗也只是为了争夺一些平凡的物质和名利。然而,作者在这个浮世中依然保持着一颗自由闲适的心,时不时地拿起笔来写字,留下自己的名字。他希望能有人能够忍受真实的本性,超越情感的束缚,从而在情感之外寻找到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邵雍的人生哲学。他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俗的浮华和名利追逐保持着淡然的态度。既得希夷乐,指的是作者已经得到了内心所追求的宁静和快乐,不再受到外界的宠辱之惊扰。泥空终日着,形容了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奋斗中,只是为了争夺平凡的物质和名利,而这些物质和名利最终只是虚空一场。齐物到头争,表示众生对平凡的物质追求没有止境,无休止地争夺。然而,作者并不为这些争斗所动,他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保持着自由自在的心境。他希望能有人能够苦苦追求真实的本性,超越情感的困扰,从而在情感之外寻找到更高层次的生命真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人生境遇的深思,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越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作者邵雍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呼唤人们能够保持真实的本性,追求超越情感束缚的更高境界。这种超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使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追求更加深刻和有意义的人生体验。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只萧骚。辛夷树下乌塘尾,把手何时得汝曹。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
扁舟一水接湖杭,久别先生道德光。名子我方思右咳,隔邻公此选东床。彭聃上寿终澌尽,刘白同年各健强。梅子黄时雨如许,小留信宿共清觞。
日上宁容晓雾遮,须臾碧玉贯明霞。人谋天意适相值,寄语韩公不用夸。
牢落祠官冷似秋,赖诗消遣一襟愁。喜延明月常开户,贫对青山懒下楼。客诧瀑奇邀往看,僧夸寺僻约来游。何当与子分峰隐,饥嗅岩花渴饮流。
江南一枝春,岁久暗香灭。怪得深夜寒,荒村映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