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访雪峰真歇禅师》

红尘白发不相投,来就僧房借板头。
大士法中龙象贵,老翁心外水云浮。
长芦江静千山月,枯木岩寒一叶秋。
别后相逢重着语,牧童横笛倒骑牛。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访雪峰真歇禅师》是李弥逊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红尘白发不相投,
来就僧房借板头。
大士法中龙象贵,
老翁心外水云浮。
长芦江静千山月,
枯木岩寒一叶秋。
别后相逢重着语,
牧童横笛倒骑牛。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李弥逊拜访了雪峰真歇禅师的场景。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纪已高的老翁,他头发已经斑白,身世纷扰的红尘世界与禅宗修行的僧房并不相符。老翁来到禅房,向真歇禅师借了一块板头作为座位。在禅堂中,修行者们都尊敬龙象这样的伟大菩萨,但老翁的心思却飘忽不定,仿佛置身于水上的云雾之中。

诗人描绘了长芦江静谧的景象,江水静悄悄地流淌,千山之中的明月照耀着整个夜晚。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片枯木与寒冷的岩石上只有一片秋叶,象征着孤独与寂寞。在别离之后再次相逢时,他们言谈重逢,一位牧童横持笛子,倒骑在牛背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描绘老翁拜访禅师的场景,表达了人生的寂寞和禅修者与红尘世界的对立。诗中的红尘白发与僧房板头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迷惘。

诗人通过使用象征手法,将禅宗修行与红尘世界、静谧的江山与孤独的枯木进行对比,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禅宗修行者的孤独境遇。同时,通过牧童横笛倒骑牛的形象,诗人也暗示了平凡生活中的喜悦与宁静。

整首诗情感沉郁,意境深远。通过对禅修者与红尘世界的对比,以及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禅修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示了李弥逊在文学创作中的才华和对人生的独特洞察力。

  •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坤舆载五岳,乾象垂三光。术极宰元化,俯仰无低昂。一理贯万有,形色皆停当。晋风竞清谈,幽眇夸辉煌。坐销白昼尽,狐兔睨其旁。天地亦为愁,何但颓偏方。

  • 《春困二绝》

    采花生菜又新年,节物人情已可怜。不待春来呼我困,四时何日不堪眠?

  • 《黄泥坂词》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囱蒨。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释宝璐而被缯

  • 《题小鸾所居疏香阁(三首) 次仲女蕙齐韵》

    远碧绕庭色,参差映日明。竹间翠烟发,竹外双鸠鸣。径曲繁枝袅,嫣红入望盈。博山微一缕,烟浮画罗生。芳树清风起,飘飖落霰轻。

  • 《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 《钓鱼台》

    罗浮山崒嵂,安有钓鱼台。台居观东隅,此名从何来。昔时爨下童。辛勤水与柴。岁久功行完,豹变山阴霾。一朝采幽涧,恍然江海涯。篙师舣舟在,相与语诙谐。爨童有行计,篙师相与偕。得鱼馈主翁,辞去挽不回。傍者蹑其踪,扁舟往岩崖。始信武陵源,有路通尘埃。回视所遗鱼,化作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