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廊庙出山林,师友相资好弟兄。
料得至今风雨夜,山神犹记读书声。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访阆州读书岩》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古以来,我离开庙宇,来到山林之中,
师长和朋友相互启迪,形同亲兄弟。
我预料到,即使在今天的风雨夜晚,
山神仍然记得我读书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远离尘嚣,脱离尘世喧嚣,来到山林中读书的情景。诗人与师长和朋友相互学习,互相启迪,建立了深厚的师友关系。即使是在今天的风雨夜晚,诗人相信山神仍然能够听到他们读书的声音,显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对学术追求的坚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离开庙宇,远离喧嚣,来到山林读书的情景。通过与师长和朋友的交流学习,诗人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相信即使是在风雨夜晚,山神也能够听到他们读书的声音,这种信仰和对自己学习的坚定决心令人钦佩。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和求知的热爱,展示了诗人对学问追求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强调了友谊和师德的重要性。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的学者风范和对学术的追求,传递了一种深邃而宁静的读书氛围。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主--柳公权
六十三年忧患乡,人言晚景尚悠长。不知气郁致痰厥,忽尔异证生微茫。操修弗遂仁者寿,治疗倍费医之良。今将累日未痊愈,自知不善贻天殃。头目昏眩不能动,偃然一榻殊彷徨。光摇两目皎无寐,汗流四体痛欲僵。纵然未即致幻化,惟恐废弃难安强。人生修短固定数,不必以此萦吾肠。
江上青云客,天边白马生。百年文物似,一席笑谈倾。问旧能枚举,论财比芥轻。徘徊亦自好,可便濯尘缨。
下马冷泉亭,懿此丹壑幽。泓澄粲玉砾,半亩如泼油。岩{左山右幼}起三板,轰雷溅涛头。向来澄止面,怒沫喧山丘。莫作动静观,止性元不流。
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翌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日高黄繖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迩英阁前有双槐,樛然属地如龙形。)壁中蠹简今千年,漆书蝌蚪光射天。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
玉管朱弦莫急催,容听歌送十分杯。长爱夫怜第二句,请君重唱夕阳开。